有位女同事才剛從羅馬渡假回來,而且還是在那裡跨年的,送給我一本小月曆。我問她假期過得如何呢?她一臉猶豫,有好也有不好的回答,聽得我不知所以然。我想,這是她第一次「飛越大半個地球來到一個連英語都不太通的國度,感覺像是一種冒險、對自我的挑戰;心中隱隱然覺得,好似完成了這趟旅程,我的生命必然會有所不同」,才剛回來的此時此刻,這趟旅程讓生命感受的點點滴滴,正在懸浮蕩漾著,所以一時也說不清。等過些日子以後,期待能在她的blog上看到沈澱後的感受。
這本小月曆,初看時讓我傻了眼。我知道這些不是英文的文字是義大利文,義大利文我當然看不懂,但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憑著它的來由,應是義大利文斷然不錯的。下半頁排得整整齊齊的阿拉伯數字應該是日曆錯不了,讓我摸不著頭緒的是,一列怎麼有這麼長呢?要如何看呢?思索了一會兒,發現每個月 DOM 這一行都是紅字,那必是星期天,一列有兩個星期天,原來是為了因應有限的排版空間,將雙週併成一列了。再用 Google Translate 義翻英一查,證明我的推測是對的。至於其他日子出現的紅字,應是國定假日。
我見慣的日曆都是將星期天放在第一行,這本義大利的小月曆卻是將星期一放在第一行,所以起初一看而傻眼,這也是原因之一。
中國現在用的陽曆的星期制是1912年建立共和時繼受自歐洲基督教國家的曆法,台灣要更早些,應當是1895年日本受讓台灣的時候。星期天源自於基督教聖經〝創世紀〞定下的規矩,創世紀裡說耶和華用了6天的時間創造天地萬物,由於最後一天造人時消耗真氣過鉅,到了第7天累到動彈不得了,於是就給自己放假一天,什麼事都不做, 定這天叫做「安息日」,也叫「主日」。這一天子民見耶和華不工作,所以也跟著不工作,大家齊聚一起,集氣為主祝禱,所以這一天又叫「禮拜天」。
不工作的星期天在一星期裡是第1天?還是第7天? 我小時候在學校裡的牧師解釋過。他說,星期天是很特別的一天,它不在星期之中,而在星期之間,因為一星期只有6天,在上個星期6的次日,也就是下個星期1的前日,就是星期天。所以,星期天不算天,可以稱星期日、星期天、禮拜日、禮拜天、安息日、主日等等,就是不可稱星期七。小時候的我聽得可是胡里胡塗到不行,但是牧師講的話一定是對的,所以就將〝星期天不算天〞牢牢的記在心中。那個時候我們還偶而會拿〝星期天是星期幾〞來測試彼此鬧著玩,例如問:「星期一是第1天,星期四是第4天,那星期天是第幾天?」標準答案是:「星期天不算天。」答星期七的同學就證明他作禮拜不用心,可以向牧師告上一狀的。
另外,我們小時候還曾經認真討論過星期日可不可以叫〝星期零〞?經過一番辯證後,結論是星期天不算天,只是不算第幾天,但仍是完整的〝一〞天,是〝一〞就不是個〝零〞,所以星期天不等於星期零。我們得到這個結論時,真是興奮極了,以為是神學上的重大發現。等到星期天作禮拜時,急忙提出來向牧師獻寶,我很清楚的記得,當牧師聽完我們的發現後,強忍住笑,不說我們的發現對不對,只說:「星期天不是星期零,我知道了,同一個道理,星期零也不是星期一到星期六的任何一天。那我可要問你們:〝星期零有沒有這麼一天呢?而又是哪一天呢?〞」這一問,我們全傻了,有答有,有答沒有的,答有的說不出是哪一天,答沒有的也說不出為什麼沒有,沒有一個人的回答得到牧師的點頭。但在牧師神秘的笑容裡,我們感覺得到那星期零確實是存在的。一直到小學畢業為止,都沒有一個人答得出過。這是我這一生中放在心裡難解的謎題之一。
星期日的英語是Sunday,來自拉丁語的 dies solis,意思是「太陽日」。「太陽日」源自一個更古老的系統,根據七大天體來命名一週的七天:
dies solis [sun's day] Sunday太陽日是第1天,
dies lunae [moon's day] Monday [moonday]月亮日是第2天,
dies Martis [Mars' day] Tuesday [Tiw's day]火星日是第3天,
dies Mercurii [Mercury's day] Wednesday [Woden's day]水星日是第4天,
dies Jovis [Jove's or Jupiter's day] Thursday [Thor's day]木星日是第5天,
dies Veneris [Venus' day] Friday [Frigg's day]金星日是第6天,
dies Saturni [Saturn's day] Saturday土星日是第7天。
「太陽日」和「禮拜日」起先並不是同一天,這兩個系統對於星期的定義也各不相同。「太陽日」源自於西亞,行於羅馬帝國,而「禮拜日」是基督徒從耶路撒冷帶來的。後來基督徒漸漸覺得有必要將「禮拜日」與「太陽日」加以合併,於是將「安息日」定在天體中最大的「太陽日」上。直到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以後,這兩個系統才正式的合併,「太陽日」就是「禮拜日」,而原來第2天的月亮日則成為星期一,以此類推。
「星期幾」或「禮拜幾」的稱法在華人地區都有使用,甚至混用。我小時候接受過教會的教育,本來也習慣用「禮拜」,長大以後,漸漸也改變習慣,比較常用「星期」。台灣閩南人習慣用「禮拜」,可能是受到早期西方傳教士的影響,而在口語上也可簡稱為「拜」,例如「拜一」就是星期一,「拜日」就是星期日,問人今天星期幾,則稱「拜幾」?
關於「拜幾」有個黑色笑話,早年有個被關在綠島的政治犯,在快要出獄的前幾天剛好碰到蔣介石的生日-那年頭叫蔣公華誕。這天早上大家被集合在司令台前聽訓,長官在台上開口才說到:「今天是蔣公他老人家叉秩晉圈的華誕----」這位老兄在台下心不在焉,正數算著脫離苦牢的日子,一時算不清楚,便問前面的牢友:「今仔日係拜幾蛤~?」前面的牢友不方便回答他,他就提高嗓門喊:「拜幾啦~?」驚得全體為之一怔,台上長官不懂閩南話,以為聽到的是「拜鬼啦!」那還用說!這就是嗆蔣總統嘛!把慶祝華誕說是「拜鬼」,正是污辱國家元首的現行犯,於是這位老兄又給多關了好幾年。
沒想到一本小月曆能讓我想出這麼許多話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