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1

「斷代性」考

「國家文官學院在101年起將執行『追求卓越之強化文官培訓功能科研計畫——國家文官教學實驗室之設置以孕育斷代性創新』之國科會計畫」

有人問,什麼是「斷代性」啊?

「斷代性」在辭典裡找不到,而「斷代」則是歷史悠久的老詞:

《教育部國語辭典》:

斷代:按時代分成段落。如:「文學史的斷代研究。」

斷代史:專記某一朝代的歷史,相對於通史而言。如漢書。

《漢典》:

斷代:以時代的標準劃分成段落。

按時代或朝代劃分段落。《通志·總序》:「自班固以斷代為史,無復相因之義。雖有仲尼之賢,亦莫知其損益。」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三:「 荀悅、袁宏斷代為史,本是編年正格。」徐特立《研究歷史的目的和方法》:「斷代為史,如『民國史』也可以成為一個單位。」

照辭典「斷代」的解釋,所謂「孕育斷代性之創新」如解作「孕育按時代分成段落性之創新」,卻是十分的不通不通。

Google 「斷代性」約有 21,100 項結果,類似「斷代性創新」的用法是有的:

總參某資訊化研究所官兵深知:資訊化是一場斷代性革命,充滿嚴峻挑戰。

武器发展史上具有根本性、甚至是断代性飞跃的时刻到来了。

但也有不少是和「斷代」原義相同的用法:

一直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為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斷代性標誌事件,作為中國現代歷史的重大分期點。

道教養生文獻的斷代整理、研究,目前在學界亦未見重量級的研究成果,如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的斷代性養生文獻之研究幾乎是空白,

從一些文件裡似乎可以得到「斷代性」間接的解釋:

這只要從前面所列的研討會名稱動輒冠上國際性或斷代性(包括連跨數個時代),就可以看出它的浮誇虛矯--

武器的斷代性奔騰,或跨時代躍升,標誌著一場新軍事革命的來臨。

如果我的想法不錯,「斷代性」出現新的意義,其實就類似我們熟知的「跨時代」。

「跨時代」辭典裡也沒收,《教育部國語辭典》有「跨世紀」,《漢典》有「跨世」(超越時代。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跨世凌時,遠蹈獨遊。」 )差不多是同一個意思。

「斷代性」的新義顯然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且新義與原義是混用的,讀者須看整段文字,否則不易了解真意。

所謂「孕育斷代性之創新」,其實用「孕育跨時代之創新」,意思更明瞭,台灣人一看就懂,何必非得用「斷代性」這個中國新詞?難道「斷代性」會比「跨時代」還更進步嗎?然而追求卓越,動輒「斷代性」、「跨時代」,不論哪一個,不都是浮誇虛矯?或者「斷代性」要比「跨時代」更浮誇虛矯,也許是這個科研計畫主持人的想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