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1

維力炸醬罐≠維力炸醬麵

 

陣子「維力炸醬」的風潮我沒趕上熱鬧,原因出在我的網路訊息範疇剛好在維力炸醬的訊號圈外,以致於等到電視新聞播出後才知道。

今天下工回家,在菜市場買了一斤排骨,還有紅、白蘿蔔、竹筍、豆皮、豆輪等等,打算煮一大雜鍋。在雜糧店買豆輪時,不經意瞥見架子上有當紅的維力炸醬,於是便買了一罐,180元。

0

回家後,料理大雜鍋告一段落後,便打開維力炸醬瞧瞧。打開一看,上層浮著一層油,像牛頭牌沙茶醬一樣。拿湯匙攪和攪和,舀一點嚐嚐,品質沒問題,但舌頭上直覺味道不對,倒一點在碟子上觀察,醬末黑,醬汁稀,不太對勁。(如下圖)

1

平日我可不大會研究比較食物,但是維力炸醬麵不同,從小吃到大,有深厚的感情基礎了,不搞清楚不放心。於是下樓到OK買了一包維力炸醬麵,拆開調味包擠在碟子上,一比較之下果然發現不一樣,維力炸醬麵的醬末是黑中透紅,醬汁也較稠,不會流來流去。(如下圖)

2

至於兩者的味道有何不同,我說不清楚,直覺上,前者較死鹹,後者較甘甜,而且比較香。

再將兩者的成份說明比較一下:

維力炸醬罐:豆瓣醬、葵花油、素肉、味素、辣椒醬、麻油、豬肉抽出物、天然維生素E、香辛料。

3

維力炸醬麵:豆瓣醬、辣椒、鹽、味素、精製豬油、香辛料。

4

我個人認為味道不同主要的原因恐怕出在油上面,維力炸醬罐主要用葵花油,維力炸醬麵用的是豬油,難怪醬汁有稀稠之不同,至於醬末方面,維力炸醬罐用素肉,維力炸醬麵用什麼沒寫,但不用吃,一看便知大不相同。

我不知道維力炸醬罐為什麼要改配方,但改了配方就不再是同樣的東西了!

維力炸醬罐維力炸醬麵

這罐維力炸醬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吃完,反正,我不會再買第二罐了。

還有一點,「豬肉抽出物」是什麼東西啊?好奇怪。

2007/08/30

特別費與公使錢

 

英九特別費案一審判決書將特別費遠溯宋朝公使錢,以古論今,光怪陸離,始料未及,不曉得法官在審理中曾否就此公開過心證呢?若無,這種突襲還真的無從招架起呢!

其實在這個判決書裡引用公使錢根本就屬多餘!就算公使錢可以私入,也與特別費何干?原因極簡單,翻箱倒櫃,查穿檔案,特別費創設之初,根本從來就沒想過沿革宋制。既然未曾沿革宋制,公使錢是否可以私入,與特別費用可否私用,有什麼相干?不相干,大宋朝的公使錢就管不著民主國的特別費。

就史論史,開宗明義,判決書即錯得離譜,首先提到按特別費制度,宋朝即已有之,宋代推行交鈔制度,貨幣廣泛流通,卻也導致通貨膨脹,百官除正俸外,尚有公使錢之補貼。這裡「宋朝即已有之」即是誤導的寫法,讓人誤以為從宋以來,歷元、明、清而至民國,都有特別費。但是查穿史書,元明清根本就無公使錢!明明是斷代之事,如何可寫成「宋朝即已有之」?再說,宋朝官員俸祿豐厚是中國歷代之最,公使錢(其實即是公用錢)早於開國時即為定制。而所謂交鈔,就是今天的紙幣,北宋稱「交子」,始於真宗時,直至亡國未聞有通膨發生,而南宋的「會子」也要等到理宗時才發生通膨問題。明明公使錢與通貨膨脹無關,為何偏要寫成源於通貨膨脹呢?

「公使錢」與「公用錢」根本就是一回事。宋史職官志只載「公用錢」,若「公使錢」為定制,為何職官制不加以記載?而散見於列傳的「公使錢」,就用途而言,與「公用錢」相同,顯然為筆誤。即就一般文義而言,「使、用」縱有什麼不同,「公」也是相同的,「公」再怎麼「使」怎麼「用」也等於不了「私」,能從「公使」而為「私入」,這其中定別有名堂。判決書引林天蔚之見解認為:公使錢及公用錢之制度,二者性質並不相同。前者為首長之特別津貼,可以私入、自俸;後者乃官署之特別辦公費, 用於招待來往官吏、貢使、犒軍及其他特別用途。這種說法在史書上並無根據。又指出:惟因首長官吏因公差使之公使錢,亦可使用官署之公用錢,用錢之際職責難分;且公使、公用均是因公使用之意,以致宋史、宋會要輯稿及續資治通鑑長編或有混用公使與公用之處。既然指出這兩個名詞在史書上有混用的情形,即應存疑,明智的作法是置之不論,卻又捨不得,率然採之,反成敗筆。

然而又欠缺自信,埋下伏筆:趙甌北之二十二史劄記、王銍之燕翼詒謀錄、方豪之宋史、日本學者佐伯富均將公使錢認屬公用錢。亦即公使錢,為宋各路、州、 軍及刺史以上,所有用以宴請及饋送過往官員費用,亦作為犒賞軍隊之費用,但亦依例可私入、自奉。意思是就算公使錢即是公用錢,依例還是可以私入的。這種「買保險」的寫法出現在答辯狀不足為奇,但在判決書就顯得手段不很高明了。

「公用錢」就是「公使錢」,來源有兩個,一是定制,一是恩賜,但均須使用於與公務相關的事務上。判決書裡引的例子:方鎮別賜公使錢,例私以自奉,去則盡入其餘,向經獨斥歸有司,唯以供享勞賓客軍師之用(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外戚中「向傳範傳」 附「向經」),這裡指的是皇帝額外恩賜的公使錢,依慣例可以私用,至於定制的部分,依法不可私用。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所謂「例」,是一種含蓄的寫法。依宋代法制,「例」有兩種涵義:一是「法例」(類似現今的判例或行政解釋例),必須「著為例」(經過一定官方的法定程序);一是「俗例」,其實就是因循苟且、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普遍違法的事例,就好像公家機關明明是12點半才休上午班,而十之八九的公務員11點半(或更早)都跑出去吃飯了,但主管及人事單位都不曾過問一樣(因為連他們都是如此)。上面舉的「例私以自奉」就是這個意思。「例私以自奉」就是「大家都將公使錢暗槓,而官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過問」,以致於有個叫向經的傢伙居然「違例」依法用在公務,反而成為奇聞,史書當然要大書特書了。

宋朝的爛帳,千年以後,居然成了民主國特別費案的張本,這才是離奇了。

判決書裡引用「滕宗諒案」:「即因任意使用公用錢饋遺遊士、犒勞民兵而被貶巴陵。」反證公使錢則因可以私入而無此問題。但查考宋史,則是:「御史梁堅劾奏滕宗諒前在涇州費公錢十六萬貫,及遣中使檢視,乃始至部曰,以故事犒賚諸部屬羌,又間以饋遺遊士故人.宗諒恐連逮者眾,因焚其籍以滅姓名。」只稱「公錢」,看不出是公用錢還是公使錢,不知判決書裡直書「公用錢」的依據為何?史家公論皆云滕宗諒因私用公款獲罪,其實滕宗諒並非尋常的「例私以自奉」,而是「犒賚諸部屬羌,又間以饋遺遊士故人」,其實獲罪的原因恐怕是「居心叵測」吧!

宋代私用公使錢既為俗例,所以遭舉發的案例往往是出於挾怨報復的情形,例如:劉幾知鄜州。劉幾初權涇原副都總管,與陳述古交訟,既罷,而代劉幾者遂發劉幾過用公使錢,詔劉幾赴永興軍聽劾。權御史中丞賈黯言:「國家任用將帥,當責以御邊捍寇之效,細故小惡,皆宜略之,則可以得其死力。太祖時,天下未定,李漢超等一十四人分捍三邊,皆十數年不易,舉其州征榷之利,皆以與之,仍聽其貿易,免所過徵稅,軍士無小大皆許便宜,以故漢超等得成功名,而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慶歷中,陝西用兵,頗失此術,邊臣用公使錢微有過,則為法吏繩以深文,如尹洙、張亢、滕宗諒是也。今西戎叛擾,陛下方當以恩威御諸將,所宜思太祖之得人,而懲近事之失體。如幾者,苟無大過,願赦而不問。」帝納其言,故有是命。還好朝中有人,為劉幾緩頰將私用公使錢說成僅僅是細故小惡,為了讓邊臣效死力,皆宜略之了!這裡賈黯面奏皇帝的話裡提到了滕宗諒,可要注意的是「邊臣用公使錢微有過」,是「公使錢」而不是「公用錢」。

法官還是多用心在認事用法上,至於歷史這一塊,這裡頭亂七八糟的幾百年都說不清,還是別逞能踩進來的好。

專一搜捕銅器

 

宋國物阜民豐,工商發達,說也奇怪,卻一直鬧「銅荒」。大宋國主要的通貨是銅錢,鬧「銅荒」即等於鬧「錢荒」,通貨不但沒膨漲,反倒萎縮起來。貨幣供給不足,嚴重影響市場交易。原來那時銅器很流行,可是銅礦統歸國有,應付官方尚且不足,哪有餘額供應民間需求,於是不肖商人便偷偷將銅錢融化,鑄成銅器。融錢鑄銅有利可圖嗎?史書記載「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利五倍」,才一轉手即可獲利五倍,可見融錢鑄銅背後潛在的暴利不言可喻。如此一來,官方的銅錢等於是民間製作銅器原料的供應來源,偏偏銅產量又跟不上需求,於是便形成了「錢荒」的現象。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朝廷乾脆明令禁止民間鑄造銅器,情勢緊張的時期,更索性不准民間使用銅器,這即是「禁銅令」。無奈的是,禁銅令屢下,而屢禁不止,以致到了後來,徒增擾民而已。

南宋光宗皇帝時,刑部侍郎張枃兼任臨安(杭州,南宋首都)府尹,正值朝廷頒令查禁銅器,民間不得私鑄銅器,家戶內藏有銅器者,一律上繳官府,違者罰苦役二年。

一日,張枃正坐堂理事,衙役領了個和尚上堂首告。

張枃問:「首告何人?」

和尚跪在地上,拿出一副銅筷、銅匙,說:「城北王大善私藏銅器,此便是贜物。」

張枃令人呈上來,一看是銅器不錯,卻想這兩件小東西能成什麼案,心理雖覺得不耐煩,但也不能不辦,隨即差人將王大善拘來問話。

王大善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被幾個衙役鎖拿進了府衙。一上堂,看見一個和尚跪在地上,也跟著跪在旁邊,先報了姓名年歲籍貫身家。

張枃拍了一下驚堂木,問:「王大善,有人首告你私藏銅器,贜物在此,可是你所有?」

張枃令人將銅筷、銅匙拿給王大善看,王大善一見,確實是自己所有,只好回答稱是。

張枃問:「朝廷嚴令不准私藏銅器,你故違犯!可知罪否?」

王大善:「小人知罪,但小人還有下情容稟。」

張枃准了。

原來這王大善不但是奉公守法的好百姓,還是臨安城出了名的大善人。禁銅令一下,家裡的銅器都上繳了,連女人梳妝的銅鏡都不敢藏,女人死活不肯,哭叫著以後怎麼打扮啊!被王大善踹了一腳,打了一巴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拿了出來。但只留下一副銅筷、銅匙,原來這物件是祖輩三代傳下來的。當年王大善的祖父發跡後,為了還願,傳下規矩,每日施齋一名僧人,用的便是這副銅筷、銅匙,數十年如一日,無一日間斷。王大善心想這副銅筷、銅匙只是小物件,且是作為行善之用,並非私自享用,留著應無大礙。

王大善說到此,轉頭看了看跪在旁邊的和尚,接著說:「今日上午,聽下人來報,說門口剛齋了一個和尚,吃完居然奪了筷子、湯匙便跑,追趕不及,心裡正懊惱丟了祖傳的物件,如今禁銅,再上哪裡弄副新的才好,不想原來這和尚竟反來出首告我,行善遭惡報,世間豈有此理,望大人明察。」說完,磕頭。

張枃聽明白了,原來這賊禿如此無賴,吃人家拿人家的還要弄人家的,實在可惡!若罰了這個王大善,豈不是讓這無良賊禿得逞?

張枃拿驚堂木拍了一下:「既是行善之物,不在犯禁之列,且拿回家去,好生做你的善事,去罷!」

王大善接了銅筷、銅匙,磕了頭,謝了大人明察,起身高興的回家去了。

這和尚眼睜睜看了這一幕,大出意外,張著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張枃心生一計,存心要整治整治這個賊禿,對堂下的和尚說:「你也去罷!」

和尚起身才走幾步,被張枃喊住:「回來!」嚇得和尚連忙又跪下了。

張枃問他:「我看你還有點本事,恁小的物件都逃不過你的眼睛,不如來衙門裡謀個差使,專門幫我查緝私銅,可願意?」

這賊禿出家本來是不得已的,見侍郎大人有意提拔,高興都來不及了,豈有二話?連忙磕頭謝恩了。

張枃聽他答應了,便說:「且收你作臨安府廂軍,來啊!領他下去!」

這賊禿不想原來要收他作廂軍,心裡一百個不情願也來不及了。宋制,凡禁軍、廂軍均須在臉上刺上番號,一來方便辨識,二來防止逃兵。廂軍也算衙門的差使,這賊禿被張枃打了這一暗槓,心裡叫苦,也只得認了。

這賊禿被打一暗槓還不夠,後面還有更大一槓,原來張枃既許他專門查緝私銅,於是在他臉上刺的便很不一般,張枃令人給他在額頭上刺了六個大字:「專一搜捕銅器」。

這賊禿這一輩子就只頂著這六個大字,啥事也幹不成。

2007/08/28

天台上的月光

 

我們想起時,上了頂樓天台,月食將將要生光了。

一看萬里無雲!我才又連忙下樓拿了相機、扛起腳架,還有快門線!

既食生光之初,雖僅有一線如鉤,滿月輪廓仍依稀可見,可恨機器並不如是觀,直是無力捕捉那想望中的依稀。

忘了祭出包圍曝光,可恨!

偏偏只有200mm,纔最可恨!

書到用時方恨少,鏡到攝時才怨短!

憑欄望月,瓜籬撒尿,不亦樂乎!

說月色如銅,未得見。

0

1

2

3

4

2007/08/24

攝影師Capture NX指南

(原作出處: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27413

相機的設定/基本調整/調整整體亮度和色彩/局部調整亮度和色彩/降噪和銳化/調整編輯步驟/最後修改

彩色人像/風景/動物/修正鏡頭變形/黑白/添加顆粒/雜色

相機的設定-D200

1、影像質量:NEF。

2、Raw壓縮:Y
Nikon對NEF實際進行了「幾乎無損」的壓縮,文件大小減了一半。壓縮主要是作用在高光區域的色調差異,除非在後期進行極端的色調調整,否則分辨不出畫質有何不同。

3、白平衡:A-1
白平衡可能是最重要的相機設置,特別是用JPEG的時候。一般我要麼用自動,要麼用D2X上的感應器測量。如果是在室內用閃光燈,則設成「閃光燈」。如果要絕對的準確,那就先拍張帶18%灰卡的,然後在Capture Nx裡面用這張灰卡圖片來精確調整白平衡。我的預設設定是「自動-1」,比單純的「自動」略微暖一點。

4、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NR):N0
這個設置是在快門關閉之後,再進行第二次曝光,去除「暗流」導致的傳感器噪點。在夜間長時間曝光時,可以得到純黑的天空。缺點是它降低了相機的緩衝能力,曝光時間實際翻了一倍。這個設置是在後期處理時無法改變的(曝光的事可沒法無中生有)。我一般設置為「關閉」, 除非是在夜間長時間曝光或作「光畫」。

5、高ISO降噪(NR):No
用JPEG時,建議設置為「普通」。如果要用Capture NX作深度去噪,則建議把降噪設置為「關閉」。為啥?首先,Capture NX或專用降噪軟件可以有更大的操控性。其次,在顯示圖片時,降噪很耗電腦資源。把降噪關了,Capture NX在打開文件時就不必應用降噪設置,從而使性能大大提高。有些相機型號不允許把降噪關掉,這也沒問題,你可以在Capture NX裡面把它關掉。

6、圖像銳化:No
D-200 : 影像最佳化用戶自訂設定

7、色調補償:Normal
這是調對比度的。對於JPEG,這很關鍵。太強的對比度會使高光和暗部沒了細節。我一般設置為「低」,畢竟時候加對比度很方便,而要恢復細節就很難了。低對比對對於野生動物攝影也很有用,可以儘可能多地捕捉暗部的細節。對於Raw,我一般保留「」設置,但在拍風景或其它我想加對比度的時候改為「正常」。我一般不用「自動」,因為不知道它是怎麼動的。

8、色彩空間:Adobe RGB
有些相機型號可以在「色彩模式」之外獨立設置「色彩空間」。有兩個選項,sRGB或Adobe RGB (1998)。我一般用Adobe RGB,因為其色彩空間比sRGB更廣,很適合噴墨打印。相機裡沒這項也沒關係,Capture NX裡面都可以改的。

9、色彩模式:II
Nikon提供三種色彩模式,分別為I、II、III。模式II是最「中性」、「自然」的。只有在Adobe RGB色彩空間才能用。如果相機沒有獨立的色彩空間設置,你選了模式II也就把色彩空間設為Adobe RGB了。在D2X上,模式I和III在兩種色彩空間裡都可以用,但是在有些相機上,設置這兩種模式就把色彩空間設為sRGB了。模式I增強了除膚色系列色(特別是紅色)之外的飽和度,可以鮮豔的圖片又使膚色顯得自然。模式III增強了飽和度,特別是紅色和綠色。同時還略微改變了紅色和綠色的色調,顯得更生動。熟悉富士Velvia膠卷的會喜歡模式III的。
那究竟應該選哪個呢?主要取決於拍攝內容。我一般的默認設置是模式II和Adobe RGB。但是在拍野生動物或風景時,我喜歡模式III。如果用Raw拍攝,只打算用一種設置時,我會選模式II和Adobe RGB,在Capture NX裡面可以很方便地轉換為模式I和III。

10、色相調整:0
這是用來改變相機對顏色的「感受」。這項我從來不用,因為它影響到圖中的所有顏色。設置為0。
把這些都設置好,我們就要開始用Capture NX啦。

基本調整

在「基本調整」中,只使用「相機調整」和「RAW調整」裡的一部分,以及「鏡頭調整」的邊暈控制。其他都在單獨的「編輯步驟」裡進行。

1、相機調整:只調整白平衡

白平衡:有兩種方式調整:一是「設定色溫」,先選用預設場景,再作精細調整;二是「設定灰點」,這需要拍攝時使用了灰卡。

2、RAW調整:曝光補償

這一般是恢復高光和暗部細節的第一步。可用SHIFT+S/H或「直方圖」的「雙閾值」來輔助觀察。

一般的做法是拍攝時偏重關注亮部細節,而通過後期處理恢復暗部細節。

自動色差縮減」預設選項開啟,確實有幫助,建議保留。

一般總流程

1、基本調整

2、調整整體亮度和色彩

3、局部顏色和對比調整

4、降噪(視情)

5、銳化

6、剪切和調整大小

7、顏色配置

8、輸出銳化

9、保存為圖像

調整整體亮度和色彩

1、D-Lighting恢復亮部暗部細節

補足曝光補償無法調整的部分。(選用「品質較佳」)

2、設定黑點及白點-LCH整體明度

開啟SHIFT+S/H監視。

3、色彩調整-LCH色飽和度

調整不同顏色的飽和度。可以把整條線上下移動來調整整體飽和度。

4、色彩明度-LCH色彩明度

想把哪個顏色的亮度調高,就按住這個顏色往上拉。如果想使藍天顯得暗一點,就把藍色往下拉。然後調整下方的黑三角,可以改變這個調整影響的色譜寬度。

5、一般來說不必調整色調。如果需要的話,在下拉選單裡選擇「色調」。這裡同樣可以上下移動整條線或單個點。底下還可以調色帶的傾斜角度。比如60度適於微調,180度適合大範圍調。

局部調整亮度和色彩

1、「選擇工具

在前面做全局調整時,你會看到在每一個「編輯步驟」上都標著「全選」。如果用了「選擇工具」,這裡就會標上「部分選擇」。另外,在總選單裡選擇「檢視」—>「顯示選區」,可以顯示以選擇工具選取的範圍(以紅色表示)。

頂上的一排工具欄中,F6那組就是選取工具,包括筆刷、套索、漸層、填滿。每個都有「+」(增加)和「-」(減去)兩個選擇,注意不要選錯。雙擊圖標則可以設置工具的選項。選擇區域的時候,都會產生一個編輯步驟,預設為「彩色化」,選好之後可改為你需要的編輯項目。

注意:套索工具不會創建一個選區!它是畫一個範圍,限定其它三個工具只能在邊界內起作用。所以套索必須與另一個選擇工具一起使用。

2、控制點

Capture NX最得意的地方,就是控制點——U Point,也就是「智能選擇」。

控制點BCS模式有四條橫線,第一條是「大小」,即控制點的勢力範圍;下面三條,依次是亮度、對比、飽和。

同步監視控制範圍,調整控制範圍前,先點一下對話框裡的「進階」,再勾選「顯示選區」,顯示反白的選區。

多個控制點

如果在一個編輯步驟裡有多個控制點,那這幾個控制點的勢力範圍是互相制約的。如果控制點在不同的編輯步驟裡,它們就是互相獨立,互不干涉的。所以,如果想使兩個控制點的調整效果疊加(互相獨立的控制點),那就要點右下角的「新步驟」,然後再添加控制點。嘗試一下吧!

進階:色彩選擇器-調整色相

一般來說,控制點的幾個參數夠調整的了,但如果你想直接選個顏色,那就可用「色彩選擇器」。
1)在對話框裡,點「進階」,點擊下面「色彩選擇器」右邊的色塊。
2)彈出了一個轉盤,三角形範圍內的小圈圈是控制點目前的顏色。
3)轉動轉盤,可以調整色相。還可以移動這個小圈圈。
4)還可以用那個「眼藥水瓶」,在圖片裡的任意一點選取顏色。
5)在轉盤的左下角,點一下「色票」,就打開了一些預設色彩,就是一些常用顏色。

降噪和銳化

1、降噪-雜訊抑制

再說降噪。用高ISO或增加欠曝圖片的亮度的時候,噪點最明顯。降噪必然損失圖片細節,所以降噪會影響銳化二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一定要先降噪,再銳化

很多時候,噪點並不明顯,沒必要降噪,比如打印8X10的時候,就可跳過降噪這一步。

具體操作:

1)顯示比例:100%
在總選單裡選擇「調整」—>「雜訊抑制」,彈出對話框。

2)對話框裡可以選擇「速度較快」或「品質較佳」,二者的處理時間相差很大。

3)兩根橫條,「濃度」會使圖片模糊,「銳利度」會使圖片清晰,二者的效果是相反的。但「銳利度」只作用於綜合亮度通道,而「濃度」既糊細節又糊色彩。二者的組合,只能不斷試驗。一般的色彩干擾,用濃度10-20都能去除了

2、銳化遮色片銳利化調整

「銳化」是最因圖而異的了,沒有一個統一的藥方。要考慮幾個因素:

1)顯示比例:100%
主題。比如美女的皮膚,銳化前要三思!

2)相機的防鋸齒濾鏡的強度,正是這個濾鏡使圖片顯得「肉」。尼康的高端單反比低端單反更肉一些。

3)圖片裡的噪點。

4)圖片的細節量。

5)圖片用途,如打印、網絡等。

變數太多,所以我建議把銳化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圖像銳化」,第二步是「輸出銳化」。換句話說,建議在調整完成後,結合圖片的大小和用途,再銳化一次

比較好用的銳化工具,是「遮色片銳利化調整」,即(USM)。優勢在於:

1)可完全調控銳化過程。

2)只作用於亮度通道,不大會產生光暈等色彩問題。

3)是完全可恢復的。

銳化具體操作:進行銳化前,應將圖片的顯示大小設置為100%。

1)打開一幅圖片,在相機設置裡面把銳化設置為「無」。

2)在總選單裡選擇「調整」—>「對焦」—>「遮色片銳利化調整」,彈出對話框。

3)調整三個橫條:濃度-半徑-臨界值。最常用的是「50%-5%-4」,在這個基礎上再調整強度,直到在高光的邊緣剛開始看到一點點光暈(開啟SHIFT+H同步監視)。如果沒有高對比區域,濃度一般不要超過70%
解釋一下:
濃度:相當於銳化的「量」、「程度」。
半徑:調整銳化的作用「距離」。半徑小可銳化細節,半徑大銳化整個形狀。半徑小,一般強度就可以大一點。
臨界值:調整銳化效果對於不同色調值的「靈敏度」。比較乾淨的圖片用小臨界值(小於4),干擾或噪點多的圖片用大一點的臨界值。

常用的USM設置,注意是在相機的銳化設置為「無」(D100為「低」),且不考慮降噪的情況下:D1h 66/5/4;D1x 66/5/8;D2H(s) 66/5/4;D2X(s) 50/5/4;D100 48/5/8;D200 50/5/4;D80 50/6/4;D70(s) 48/5/8;D50 45/5/4

在降噪之後銳化:

首先要記住,多數亮度噪點在打印時是看不出的,不必太在意一定要降噪。

如果降噪了,為了避免把噪點再銳化回來,建議採用「大半徑、低濃度」的辦法。也就是圖片的形狀明顯了,但不太突出細節。比如:濃度:5%;半徑:50%;臨界值:10,建議濃度為10%以下。如果出現光暈,可減小半徑。

調整編輯步驟

編輯步驟的效果,是依次疊加的,所以它們的次序很重要。

1、在已有的兩個編輯步驟之間插入新的編輯步驟
先點現有步驟左邊的小三角,把這個步驟展開,並點一下步驟名稱使整個步驟呈現選取狀態。然後在總選單裡選擇一個新的步驟就可以在其後新增一個步驟了。只能以總選單的方式插入一個新步驟,若是用編輯清單內的新步驟,則僅能加在最後,而無法在中間插入。但是別忘了在添加之前,如果別的編輯步驟有對話框開著,一定要關掉。

2、把一個編輯步驟挪到最後
這稍有點複雜。不過其實就是選中要挪動的編輯步驟,用批處理圖標裡的「複製設定」,然後「貼上設定」添加到了最後,然後再把原來的刪除。

3、將多個編輯步驟挪到最後。
和上面一樣,只不過是用按住「Ctrl」來選中多個編輯步驟而已。

4、把最後一個編輯步驟往前移
就是把在它前面的那些編輯步驟,該往後移的就用上面的辦法移到它的後面……

最後修改

以下步驟一定要在完成了上面的調整之後最後進行,而且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次序:

1、拉直
比如,要把地平線放水平,可用F3的拉直工具,沿地平線劃條線就行了。

2、裁切
F3裁切工具,劃好範圍後雙擊。

3、調整大小
總選單裡選擇「編輯」—>「大小/解析度」。

4、轉換色彩描述檔-重要
還是色彩空間的問題。圖片都調整好後,一般如果我要把它email出去或用在網上,我把它轉成sRGB;否則我用Adobe RGB。轉換方法:
在總選單裡選擇「調整」—>「色彩描述檔」—>「轉換設定檔」。「對應方式」用「相對色度」,另外別忘了勾選「使用黑點補償」。同時,「開啟校樣」,監視色彩變化。

5、輸出銳化:打印
把圖片顯示大小設置為50%,這樣比較像打印效果。
對於光面紙噴墨打印300dpi,作以下調整:

1)「遮色片銳利化調整」(USM),用64/2/4,「不透明度」70%。

2)在總選單裡選擇「調整」—>「對焦」—>「高反差顯示」,半徑2,在「不透明度」中將「混合模式」設置為「覆蓋」(overlay),「不透明度」50%。

3)圖片似乎過度銳化,但打印正好

6、保存
先別忘了保存NEF格式文件。
然後另存為TIFF或JPEG。

7、在一個NEF文件裡保存不同版本的調整
這極大方便了文件管理,特別是圖片需要有不同版本時,如剪切版、網絡版等。
調整好一個版本後,點擊右下角的旗幟圖標,再點「建立新版本」,可以保存目前的編輯狀態。以後可以回來的。這裡面還有個「原始」,就是去掉所有的編輯步驟回到曝光時的設置。

Capture NX秘笈

一、彩色人像

具體步驟如下:

1、「相機設置」:
銳化:無
色調補償:低
色彩模式:I
如果是室內用閃光燈,則加一個:
白平衡:閃光,然後後視情微調。

2、如需要,調整曝光補償

3、D-Lighting常常可提高人像照的觀感。選擇「較好質量」,暗部20,高光1。

4、去紅眼,有兩個方法:

1)一個是「基本調整」裡面的「自動紅眼」:
找到右邊編輯步驟裡面的「基本調整」—〉「細節調整」—〉「自動紅眼」,點它左邊的小三角。在彈出的對話框裡,將「關閉」改為「自動」。搞定。

2)另一個是用「紅眼控制點」:
在上方的圖標欄裡,點一下F5的「紅眼控制點」。在紅眼的中心點一下,然後調整一下大小就可以了。

5、銳化
人像特寫的USM銳化,一般用低強度、大半徑。可以用35/10/4為基準再微調。

6、增白牙齒/眼白

1)注意一下所有的編輯步驟都摺疊起來了之後,雙擊「筆刷」圖標,選一個較軟的畫筆,如硬度為10。

2)用畫筆塗抹選取牙齒。

3)把編輯步驟的「彩色化」改為「色彩」—〉「LCH」。

4)在彈出的對話框裡,點右邊第三個圖標「新增錨點」。

5)用「滴管」在一個牙齒上點一下,這就設了個錨點。

6)在對話框中,選擇「色彩明度」,將錨點往上拉一格,使黃色亮一點。調整下面的小三角加大一點寬度。

7)在對話框中,再選擇「色飽和度」,將錨點往下拉一格,再加大寬度。

8)在對話框中,選擇「整體明度」,將右側的白點稍左移一點。完成!

7、磨皮去皺

1)新建步驟,選擇」對焦」—〉「高斯模糊」。

2)在對話框裡,設置半徑40,不透明度40%。

3)在編輯步驟中,點擊「不透明」,將「混合模式」設為「變暗」。

4)點選編輯清單中這個「高斯模糊」步驟,使其呈現被選取狀態。

5)用「筆刷-」,將不要去皺的部分塗抹選擇,如頭髮、衣飾。

6)點右下的「批次」圖標,「複製設定」。

7)新建步驟,「貼上設定」。

8)在剛貼上的步驟中,修改其高斯模糊半徑60,不透明度50%。

9)點擊「不透明度」,將「混合模式」設為「變亮」。完成!

二、風景

這裡調整的目的是要模仿富士「Velvia」膠卷的效果,高飽和度,低動態範圍。

1、「相機設置」
銳化:無
色調補償:標準
色彩模式:III

2、LCH做Velvia效果

1)新建LCH編輯步驟

2)在「整體明度」中,將黑點輸入設為10左右(一般在8-15之間),致使陰影更暗,對比加大。

3)在「色飽和度」中,加兩個錨點,一個在紅色和橙黃之間,一個在綠色和黃色之間。

4)將兩個錨點提高半格,再將整根線上移半格,增加了飽和度。完成!

3、修正天空

1)在天空放一個控制點。

2)在對話框裡選「進階」,勾選「顯示選區」。

3)調整控制點大小以覆蓋整個天空,然後去掉「顯示選區」的勾。

4)設置控制點亮度為 -30。

5)設置控制點飽和度為 +10。完成!

4、銳化
如果細節較多,一般銳化可多一點。USM基準:55/5/4

三、動物

動物照片的處理是上面的人像和風景的混合:低對比、模式III色彩、強銳化。

1、「相機設置」
銳化:無
色調補償:低
色彩模式:III
飽和度:標準
白平衡:按照拍攝情況,有時可略加暖200-500K。

2、LCH
和風景照幾乎一樣,只是「整體明度」中黑點輸入可用5而不是10。

3、銳化
用偏大的強度,可突出毛皮等細節。

修正鏡頭變形

1)「調整」—〉「校正」—〉「變形控制」。

2)在橫條上,右移修正桶形畸變,左移修正枕形畸變。完成!

黑白

1)選擇總選單上的「濾鏡」—〉「黑白轉換」。

2)在對話框裡可調整亮度和對比,還可加彩色濾鏡,效果如同拍攝黑白照時加彩色濾鏡。
橙/黃濾鏡使天空變暗,
藍濾鏡使天空變亮紅色變暗。

添加顆粒/雜色

有時候,添加了顆粒效果可以使圖片在視覺上更銳利,特別是打印大畫幅的時候。還可以用顆粒模仿膠片效果,特別是黑白照。

1)「濾鏡」—〉「添加顆粒/雜色」

2)「顆粒顏色」選擇「單色」。

3)再選擇顆粒類型、強度。

2007/08/23

英雄

 

日新聞報導在沖繩那霸燒完飛機的華航機組人員回到台北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並獲副總統的接見及致贈紀念品。報導中評論台灣社會缺乏追究責任的聲音,反而將機組人員看成英雄,顯露出非常不以為然的態度。

副總統接見華航那霸事故之CI120班機機組人員

asahi.com:中華航空機長ら、台湾で「英雄」扱い 政府から記念品 - 中華航空機炎上

「背景には、台灣では90年代から中華航空による數百人単位の死者を出す大型航空事故が相次いでおり、社會全體が「事故慣れ」していることに加え、今回は一人も犠牲者を出さず、安心感が漂っているためだ。」我不懂日文,這段的大意好像是:「90年代以來,華航相繼發生動輒死亡數百人的重大空難事故,台灣社會已形成華航非死即傷的〝事故習慣〞,這次事故無一人死亡,故而洋溢著鬆了口氣的反應。」

這則報導正顯示台灣是一個「集體自我感覺良好」發展已達高度成熟的國家。

某人時運不濟,懷才不遇,找算命師指點迷津,算命師說:「你40歲以前庸庸碌碌,一事無成,不過40歲以後就好了。」某人喜問:「40歲以後即可發達?」算命師答:「不!40歲以後便習慣了。」

台灣社會就像某人一樣,對華航狀況頻出早就習慣了。過去2002、1999、1998、1994四起空難,共造成千餘人死亡,已成為華航的事故模式,換言之,所謂「事故」在華航而言須機燬人亡才算,其他諸如機師醉酒駕機、地勤紙上維修、掉螺絲、少零件、漏油等等統統不算。所以這次飛機燒個精光,165人毫髮無傷,照華航的紀錄,顯屬高標了,意外、幸運、上天保佑……國際媒體爭相報導,如何不喜出望外,怎還忍心苛責呢?難道要死人才甘心嗎?

一個敗家子在外面賭博輸個精光,倒欠一屁股,回到家來,說還好走的快,不然人家不放,還要挨揍呢!父母高興說財去人安樂,幸好反應快,書沒白唸,平安回來就好,明天都讓鄰里知道知道,我兒如何機靈,給咱家露臉。一家和樂,闔府感覺良好。

很奇怪,為什麼我們不論好壞總愛強調什麼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嫌臉丟的不夠嗎?這是什麼心態呢?

2007/08/22

不給看一定要看的旁門左道

因為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為的網管老大哥的關係,以致於很多網路上的東西都被 AC 了!

例如Nikon Capture NX 基本工作流程 裡面的圖片的檔名讓老大哥看不懂,不分青紅皂白也都給AC了,我輩除了摸摸鼻子回家看以外,一定要在工場看,怎麼辦?

我無什好辦法,倒是想到可以借 9-Interactive 轉成PDF走旁門左道,結果是可行的。(這裡)可惜這條道有個限制,就是只能轉前4頁,像Nikon Capture NX 基本工作流程就超過了。

這條道,我原是用來解決網頁右邊界列印裁切的問題的。

Nikon Capture NX 基本工作流程

原作出處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313633

Nikon Capture NX 基本工作流程

1 (白)平衡-2 (明)亮部暗部對比-3 (色)飽和-4 色彩推進器、相片效果、雜訊抑制等 -5 彩色控制點

第1步:調整白平衡

NEF檔:基本調整-相機調整-白平衡

白平衡調整方法:設定色溫、設定灰點。設定色溫較快速,若不滿意,直接改用「PS用數字修正法」,放棄使用"設定灰點"。

PS用數字修正法」的步驟在NX可以使用「色階及曲線」處理(PS的顏色取樣器=NX的觀看點)。

非NEF檔,Capture 白平衡不支援非NEF檔,可先使用PS用數字修正法

⊙中灰的確認:中灰的確認,只能在PS進行,以下步驟可錄製為「動作」。
新增一個空白圖層(混合模式:差異化),編輯>填滿:50%灰階。再新增一個〝高反差圖層〞,將滑桿中間的控點移至最左再往中間拉,最先出現黑點的地方,原則上即是中間調。可事先將影像複製一份拷貝,以利對照觀察是否為原始影像應為中灰色(無色,RGB數值相等)之處,按SHIFT鍵在〝中間調〞放置一個顏色取樣器。

⊙色偏的判斷
"一高兩低",可能RGB三原色有偏色。如R158, G141, B140,R值明顯高過GB值,應該偏紅色。
"兩高一低",可能CMY三補色有偏色。如R159, G158, B145,RG值高過B值,缺藍色,說明黃色偏高(黃色是藍色的補色: Yellow = 1-Blue ),畫面應該偏黃色。
"不高不低",RGB數值大致相等,白平衡沒有多大問題。
"高高低低",RGB數值參差不齊,可能選錯了採樣點。

第2步:調整亮部和暗部

觀察直方圖,亮部、暗部是否溢出(裁切),若有裁切情形,使用Shift + H/S 觀察何處發生裁切,若已呈純白或純黑,表示已無細節,該區域很難補救;若是尚有色彩,除涉及白平衡問題外(應該是純白或純黑無色之處卻顯示色彩,表示發生色偏,白平衡調整有錯誤),尚有補救的空間。

觀察亮部、暗部裁切的區域,應用Shift + H/S ,因為直方圖的「雙色閾值」在裁切區域僅會顯示白/黑兩色,並不會顯示裁切區域的色彩。

亮部裁切-曝光補償

先調整亮部,同時按Shift+H鍵監視亮部失去細節部分(即顯示為彩色或白色部分),使用曝光補償(基本調整 > RAW調整 > 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對於「亮部裁切」最簡單有效。

非NEF檔,使用D-Lighting(品質較佳-亮點調整)。

處理亮部裁切後,會導致整體亮部、色飽和度降低,注意於後續處理時,可提高整體亮度及色飽和度。

暗部裁切-使用D-Lighting(品質較佳-陰影調整)。

調整整體亮部及暗部-LCH:接下來開啟直方圖的「雙色閾值」,在LCH整體明度調整亮部暗部邊界值。

這一步的調整重點是亮部為主暗部為輔

第3步:調整整體亮度和反差

這裡不推薦「色階與曲線」,而建議使用LCH整體明度,因為LCH調整亮度不會影響顏色。

調整整體亮度,可以使用LCH整體明度灰三角,左右移動,畫面的整體亮度可以變暗或變亮。灰三角可改變中間色調的亮度,同時保存高光和陰影的細節。

調整整體反差(對比),使用LCH整體明度曲線形狀,如S形曲線,可以調整畫面的反差。

整體亮度及反差的調整,應預留後面特定區域調整的空間(例如彩色控制點)

第4步:調整色飽和度

調整整體色飽和度使用LCH色飽和度,上下移動右側三角來調整整體顏色飽和度。調整個別顏色飽和度,可在曲線上選點,向上或向下拖動。若要維持色彩階調,建議不要勾選排除灰色。

整體色飽和的調整,應預留後面特定區域調整的空間(例如彩色控制點)

image

第五步:其它調整

其它整體的調整還包括:色彩推進器、相片效果、遮色片銳利化調整、雜訊抑制等。建議均使用調整和濾鏡中的功能,顯示速度會快一些。

針對個別區域,使用彩色控制點。

第六步:儲存與輸出

如需保留編輯清單全部的調整步驟,應儲存為NEF檔。

若需再由PS作後續處理,則另存成16位元TIFF(RGB)檔,並置入ICC色彩描述檔。

原始檔調整實例

(1) 曝光過度的影像。(香蕉花)

直方圖所示,有失去高光。察看預示圖,失去高光主要是天空,但花瓣有溢出,恢復高光細節才是關鍵。另外,顏色有些洗白。

image

調整:曝光補償-0.34EV,拉回花瓣的細節。選用「中低」色調曲線,減少對比。灰三角向左移動,增加畫面亮度,抵消負曝光補償造成的整體亮度下降。向上推高Chroma曲線(飽和度)位置,增加飽和度,顏色更鮮豔。

image

(2) 曝光不足的影像。(荷花)

其實曝光本身合適,但直方圖所示,右邊有個大空檔。察看預示圖,完全沒有失去高光。根據「曝光儘量向右」原則,應該增加曝光補償值。

image

調整:增加曝光補償,直到快出現溢出為止。此時花朵已經很亮,灰三角向右移動,抵消一些畫面亮度。向上推高一點Chroma曲線位置,稍微增加色彩飽和度。最後輸出到PS裁剪,銳化。

image

(3) 白平衡有問題的影像。(窗戶)

牆壁是沒有顏色的灰面,看得出來有點偏色。用滴管在牆上取樣,採樣點的RGB數值(5×5 平均數)為R161, G181, B185,"兩高一低",偏青色(cyan)。同時,直方圖顯示,曝光不足,畫面偏暗。

image

調整:首先解決白平衡問題,用「設定灰點」功能,在牆壁上選取一個小方框,使用取樣區域的平均值指定白平衡,得到正確白平衡。其它調整:增加曝光補償+ 0.67EV,增加亮度;選用「中高」色調曲線,增加反差。拍攝時設置的色彩模式為Ia,現改為IIIa。最後輸出到PS,僅僅做一下裁剪。

image

(4) 彩色轉黑白

黑白照有其特殊的魅力,一直深受不少人的喜歡。用PS轉黑白的方法已經很多。其實,NC也可以方便的轉彩色為黑白,相片效果調色板(Photo effects)就是專門用來將圖像轉換成黑白色。這裡推薦一組調整參數,供參考:
o 效果選潤色(Tinted)
o 青色/紅色(Cyan/Red)設 -25
o 紫紅色/綠色(Magenta/Green)設 -25
o 黃色/藍色(Yellow/Blue)設 -45
當然,根據影像和個人口味,可以適當調整以上參數。

image

除了相片效果調色板之外,NC 4.4版本增加 B&W黑白模式,NC有了兩種轉黑白方法,有什麼不同?對比兩者的轉換效果,可以發現,黑白模式保留了更多的灰階,細節更豐富。圖1為原圖,圖2 和圖3分別為效果調色板和黑白模式的出圖效果,對照箭頭所指之處,兩者的差異不小,黑白模式的效果乾淨通透。如果是人像,髮質的區別十分明顯。

有了黑白模式,彩色轉黑白更加靈活,比如,先選用黑白模式,再調用相片效果調色板、反差曲線等,可以組合出不同的效果(圖4)。

image

2007/08/17

義大利的教堂

照片中這座教堂的確切所在,我已忘記了。不過,記憶裡這幅場景的印像卻是很深刻的。階梯轉角的陰影處坐著一群青年,中間一對男女,女孩窩在男孩的懷裡。底下階梯上橫躺著的女孩正以一種難以理解的姿勢為她的朋友們拍照。地面上背著手抬頭仰望的男子好像是我們旅行團裡的一員,不知道在觀察什麼。陽光耀眼的午后。

2007/08/16

2007/08/14

高雄港

 

幾日沒事,都在練「 Nikon Capture NX 實用工作流程 」的前半篇,獲益不少。

前些日的習作相較,似覺有一點點長進。

2007/08/09

中日語線上翻譯

下表列出9個中日語線上翻譯服務,以翻譯引擎區分,可分為5個系統,其中以KODENSHA、Cross Language、AMIKAI為主流。文件出處

服務

翻譯引擎

Excite翻訳 KODENSHA
OCN翻訳サービス KODENSHA ×
自動翻訳マジカルゲート KODENSHA改良版?
Yahoo!翻訳 Cross Language ×
infoseekマルチ翻訳 Cross Language ×
フレッシュアイ翻訳 東芝 研究開発センター
livedoor翻訳 AMIKAI ×
翻訳@nifty AMIKAI ×
ワールドリンゴ コンピュータ翻訳 ワールドリンゴ

另有一篇 「中→日オンライン翻訳10番勝負 」 ,是中翻性能的評比。

至於日翻中部分,試以下述例句測試:

釣り針にかかった魚は一定の時間がたつと逃げてしまいます。

Excite翻訳:釣鉤懸掛了的魚一定的時間方面突然逃跑了。

Yahoo!翻訳:患了釣鉤的魚當一定的時間過去的時候逃掉。

フレッシュアイ翻訳:如果固定的時間站在釣鉤花費的魚逃走。

livedoor翻訳:如果花費了的魚一定的時間經過釣鉤逃跑。

ワールドリンゴ コンピュータ翻訳:依靠魚鉤的魚逃脫,當固定的時間消磨。

情形仍不樂觀。

2007/08/08

威尼斯

這張來自攝於2004年的正片,先在PS複製成兩份,將其中一份的色調改變至極誇張的程度,另一份則予以極誇張的銳化,只保留邊緣部分。最後將兩張合為一張,再稍作一點對比的調整。我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不過水面紋路的表現則是讓我決定保留這張試作的主要原因。(縮圖可放大)

2007/08/02

PS色彩數字修正法

 

下是PS色彩數字修正法的演練過程。

PS = 〝Adobe Photoshop CS〞

習作樣本:由 NEF 直接轉檔,未加任何修改。(感覺上90%OK,不是極端的樣本)

先確認已將〝顏色取樣器〞的〝樣本尺寸〞設為〝3╳3平均像素

在影像中的〝亮部〞〝陰影〞〝中間調〞各放置一個顏色取樣器,並觀察此三處顏色顏色取樣器的RGB值,是否出現色偏現象(RGB值不相等)。(視窗/資訊 (F8))

亮部〞〝陰影〞的確認:新增一個〝高反差圖層〞,將滑桿控點移至最右再往中間拉(利用方向鍵微調),最先出現白點的地方,原則上即是最亮點,切換〝預視〞對照觀察是否為原始影像中應為最亮且全白(無色,RGB數值相等)之處,按SHIFT鍵在〝亮部〞放置一個顏色取樣器。同法,將滑桿控點移至最左再往中間拉(利用方向鍵微調),最先出現黑點的地方,原則上即是最暗點,切換〝預視〞對照觀察是否為原始影像中應為最暗且全黑(無色,RGB數值相等)之處,按SHIFT鍵在〝陰影〞放置一個顏色取樣器。

可另用〝色階圖層〞檢驗〝亮部〞〝陰影〞是否確認無誤。(ALT + 法)

中間調〞的確認:新增一個空白圖層(混合模式:差異化),編輯>填滿:50%灰階。再新增一個〝高反差圖層〞,將滑桿中間的控點移至最左再往中間拉,最先出現黑點的地方,原則上即是中間調。可事先將影像複製一份拷貝,以利對照觀察是否為原始影像中灰色(無色,RGB數值相等)之處,按SHIFT鍵在〝中間調〞放置一個顏色取樣器。

亮部顏色取樣器:放置於鏡緣金屬框上,此處在原始影像中RGB數值應為相等(純白)。

陰影顏色取樣器:放置於鏡框合縫內,此處在原始影像中RGB數值應為相等(純黑)。

中間調顏色取樣器:放置於鏡中牆壁上,此處在原始影像中RGB數值應為相等(中灰)。

數字修正法要領:

一、先修正亮部、陰影,再修正中間調。(在後修正者,往往會對在前修正者產生些微影響,在所難免)

二、亮部顏色取樣器以RGB值中數值最高者為準,將其他RGB的亮部數值修正與其相同。

三、陰影顏色取樣器以RGB值中數值最低者為準,將其他RGB的陰影數值修正與其相同。

四、中間調顏色取樣器以RGB值中數值居中者為準,將其他RGB的中間調數值修正與其相同。

新增〝曲線〞圖層,以〝Ctrl + TAB〞啟動亮部控點,本例以最高值R255為準,切換曲線〝色板〞將GB的亮部數值均分別修正為255。注意:修正結果以〝資訊〞視窗內的數值為準,與〝輸入/輸出〞無關。修正動作除用滑鼠拖曳外,亦可用方向鍵微調。

RGB數值修正若無法達到數值完全相同的結果,些微差距亦無妨。

同法,再以〝Ctrl + TAB〞切換陰影控點,本例以最低值GB4為準,切換曲線〝色板〞將R的陰影數值修正為4。

中間調控點需以滑鼠在曲線上建立,本例以中間值B125為準,切換曲線〝色板〞將RG的中間調數值均分別修正為125。修正完成後,按確定。

習作樣本修正前後的結果:

再略作後續影像處理,結果如下:

2007/08/01

整理分散四處的重複圖檔

 

時間

一久,分散在硬碟各處的圖檔難免發生重複的情形。目前我的解決方法是使用Picasa 的〝顯示重複的檔案〞,以及DualXplorer 的〝compare repertoires〞。

.

首先,確認Picasa監視的資料夾,這些被監視的資料夾裡的圖檔可能是重複的。

啟動〝工具〞〝實驗〞〝顯示重複的檔案〞~本功能尚處於實驗階段,令人不安。

Picasa 並未特別顯示比對的結果,但可注意到畫面上方出現〝秒數〞不停跳動的綠色訊息欄,而左側〝資料夾欄〞出現的資料夾上下之間表示裡面有重複的圖檔,資料夾後括弧內的數字表示圖檔重複數目。若按下訊息欄的〝結束搜尋〞,即可結束本功能。

Picasa 的界面並不容易確認重複的圖檔,雙欄式檔案管理工具可以補此不足。

DualXplorer 是免費的雙欄式管理工具。

首先,在Picasa 資料夾上以〝Ctrl + Enter 〞取得含有重複圖檔的〝磁碟位置〞。

接著在DualXplorer 開啟含有重複圖檔的資料檔。

然後啟動〝compare repertoires〞,即可顯示重複的圖檔。

重複的圖檔是以〝非反白〞(不在選取範圍)的方式顯示。

若可即刻決定刪除重複的圖檔,在某一資料夾執行〝Invert Selection 〞(Mark / ),即可選取重複的圖檔,再按 〝Del〞予以刪除。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