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0

專一搜捕銅器

 

宋國物阜民豐,工商發達,說也奇怪,卻一直鬧「銅荒」。大宋國主要的通貨是銅錢,鬧「銅荒」即等於鬧「錢荒」,通貨不但沒膨漲,反倒萎縮起來。貨幣供給不足,嚴重影響市場交易。原來那時銅器很流行,可是銅礦統歸國有,應付官方尚且不足,哪有餘額供應民間需求,於是不肖商人便偷偷將銅錢融化,鑄成銅器。融錢鑄銅有利可圖嗎?史書記載「銷熔十錢,得精銅一兩,造作器物,獲利五倍」,才一轉手即可獲利五倍,可見融錢鑄銅背後潛在的暴利不言可喻。如此一來,官方的銅錢等於是民間製作銅器原料的供應來源,偏偏銅產量又跟不上需求,於是便形成了「錢荒」的現象。為了杜絕這種現象,朝廷乾脆明令禁止民間鑄造銅器,情勢緊張的時期,更索性不准民間使用銅器,這即是「禁銅令」。無奈的是,禁銅令屢下,而屢禁不止,以致到了後來,徒增擾民而已。

南宋光宗皇帝時,刑部侍郎張枃兼任臨安(杭州,南宋首都)府尹,正值朝廷頒令查禁銅器,民間不得私鑄銅器,家戶內藏有銅器者,一律上繳官府,違者罰苦役二年。

一日,張枃正坐堂理事,衙役領了個和尚上堂首告。

張枃問:「首告何人?」

和尚跪在地上,拿出一副銅筷、銅匙,說:「城北王大善私藏銅器,此便是贜物。」

張枃令人呈上來,一看是銅器不錯,卻想這兩件小東西能成什麼案,心理雖覺得不耐煩,但也不能不辦,隨即差人將王大善拘來問話。

王大善無事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被幾個衙役鎖拿進了府衙。一上堂,看見一個和尚跪在地上,也跟著跪在旁邊,先報了姓名年歲籍貫身家。

張枃拍了一下驚堂木,問:「王大善,有人首告你私藏銅器,贜物在此,可是你所有?」

張枃令人將銅筷、銅匙拿給王大善看,王大善一見,確實是自己所有,只好回答稱是。

張枃問:「朝廷嚴令不准私藏銅器,你故違犯!可知罪否?」

王大善:「小人知罪,但小人還有下情容稟。」

張枃准了。

原來這王大善不但是奉公守法的好百姓,還是臨安城出了名的大善人。禁銅令一下,家裡的銅器都上繳了,連女人梳妝的銅鏡都不敢藏,女人死活不肯,哭叫著以後怎麼打扮啊!被王大善踹了一腳,打了一巴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拿了出來。但只留下一副銅筷、銅匙,原來這物件是祖輩三代傳下來的。當年王大善的祖父發跡後,為了還願,傳下規矩,每日施齋一名僧人,用的便是這副銅筷、銅匙,數十年如一日,無一日間斷。王大善心想這副銅筷、銅匙只是小物件,且是作為行善之用,並非私自享用,留著應無大礙。

王大善說到此,轉頭看了看跪在旁邊的和尚,接著說:「今日上午,聽下人來報,說門口剛齋了一個和尚,吃完居然奪了筷子、湯匙便跑,追趕不及,心裡正懊惱丟了祖傳的物件,如今禁銅,再上哪裡弄副新的才好,不想原來這和尚竟反來出首告我,行善遭惡報,世間豈有此理,望大人明察。」說完,磕頭。

張枃聽明白了,原來這賊禿如此無賴,吃人家拿人家的還要弄人家的,實在可惡!若罰了這個王大善,豈不是讓這無良賊禿得逞?

張枃拿驚堂木拍了一下:「既是行善之物,不在犯禁之列,且拿回家去,好生做你的善事,去罷!」

王大善接了銅筷、銅匙,磕了頭,謝了大人明察,起身高興的回家去了。

這和尚眼睜睜看了這一幕,大出意外,張著嘴半天說不出話來。

張枃心生一計,存心要整治整治這個賊禿,對堂下的和尚說:「你也去罷!」

和尚起身才走幾步,被張枃喊住:「回來!」嚇得和尚連忙又跪下了。

張枃問他:「我看你還有點本事,恁小的物件都逃不過你的眼睛,不如來衙門裡謀個差使,專門幫我查緝私銅,可願意?」

這賊禿出家本來是不得已的,見侍郎大人有意提拔,高興都來不及了,豈有二話?連忙磕頭謝恩了。

張枃聽他答應了,便說:「且收你作臨安府廂軍,來啊!領他下去!」

這賊禿不想原來要收他作廂軍,心裡一百個不情願也來不及了。宋制,凡禁軍、廂軍均須在臉上刺上番號,一來方便辨識,二來防止逃兵。廂軍也算衙門的差使,這賊禿被張枃打了這一暗槓,心裡叫苦,也只得認了。

這賊禿被打一暗槓還不夠,後面還有更大一槓,原來張枃既許他專門查緝私銅,於是在他臉上刺的便很不一般,張枃令人給他在額頭上刺了六個大字:「專一搜捕銅器」。

這賊禿這一輩子就只頂著這六個大字,啥事也幹不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