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8

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這則故事的宗旨在講「天子無戲言」。「天子無戲言」或稱「君無戲言」,意思是君王說話要謹慎,不可以開玩笑。《說苑》〈君道〉記載:西元前1千多年前的某一天早上,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花園裡玩。小兄弟兩個的父王周武王死的早,他們這時年紀都還小不懂事,所以國家就由武王的弟弟也就是他們的叔叔周公代為管理(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名字叫「旦」,意思是早上的太陽。),稱為「攝政」。這天早上,小兄弟兩個玩著玩著,成王一時興起,把一片葉子剪成「珪」的形狀。「珪」是一種玉器,最重要的用途是周王用來分封諸侯的信物,在周公東征剛結束的那幾年,這是成王坐在朝堂上最常見到的,熟的不能再熟的東西。成王就拿著這片葉子做的珪,送給叔虞說:「封你當諸侯。」小孩子玩完,各自散了。不想叔虞在別處遇見叔叔周公,叔虞手上還拿著那片葉子,周公見了就問怎麼回事,叔虞便講起剛才成王封自己當諸侯的事,說完就蹦蹦跳跳的走了。周公回過頭照例去見成王,請請安,問問功課以後,周公突然問起叔虞說的事情可是真的?成王笑答:「沒有的事,我不過是和他耍著玩的!不是真的。」可是周公卻板起臉和成王說了一套「天子無戲言」的大道理,他說:「君王說出口的每一句話,史官都會認真記錄下來,全國人民都會遵行,怎麼是開玩笑?」說完,周公就將最近併吞的唐國封給叔虞,叔虞因此被稱為「唐叔」,唐國後來改稱晉國,唐叔也就成為晉國的開國君主。(註1)

這裡「天子無戲言」,裡面有語意轉折的玄機。「天子無戲言」的本義,就像你我與成王起初聽到時所體會的,意思是君王不可以開玩笑,而經過轉折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凡是君王說的話都不是開玩笑的,也就是說即使是玩笑,也要被當作真的。周公正是利用轉折後的「天子無戲言」,「於是遂封唐叔虞於晉」,我們可以想像的到,當時成王的腦筋一定發生打結現象,嘴巴一定半天闔不上吧!

這則故事的作者劉向(約前77-前6)最後稱讚周公對成王做了一次影響久遠的機會教育,他使成王明白身為君王說話謹慎、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的道理,同時順水推舟分封成王最親的弟弟叔虞到唐國(晉國),構築鞏固王室的堅強屏障。「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在這件事情以後,成王果然就不再開玩笑了,甚至很少說話,至少官方紀錄是如此。

這則故事流傳到唐代,柳宗元(773年-819年)覺得不對勁了,他寫了一篇〈桐葉封弟辨〉,他主要認為成王桐葉封弟,根本是小孩子在開玩笑,既然是開玩笑,它就是開玩笑,就不應該當真,怎麼能明知為假,還要讓玩笑成真?君王說了錯話,說錯十次也是錯,有錯就要改,不能因為他是君王就不能改,如果主張不管君王是不是開玩笑,說出口的話就一定要實現,豈不是誤導君王有錯不改,將錯就錯,死不認錯?顯然,柳宗元不同意「天子無戲言」的轉折義,而且他認為周公是正經八百循規蹈距的聖人,才不會玩弄這種文字遊戲的小聰明,所以他的結論是這則故事講周公的部分是杜撰的。(註2)

柳宗元在最後寫道:「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用意在替周公辨誣,維護周公的名聲,原來賣弄小聰明的不是周公,而是跟在成王身邊「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史官幹的。他的說法有《史記》〈晉世家〉可作佐證(註3),可是劉向也不是亂寫的,在更早的版本《呂氏春秋》〈重言〉裡,記載的就是周公本人(註4)。而且別忘了,當時是周公攝政的期間,封建大事,豈是一個史官能擅作主張的?所以,真有其事的話,這個帳還是要算在周公頭上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柳宗元將好好一個有趣的故事辨得十分無趣,這倒是真的。但他也不是隨隨便便因為無聊才寫這篇〈桐葉封弟辨〉的。他其實正要藉這篇文章,批判所處時代「天子戲言,臣下妄對」的亂象,君王可以亂講一通,官員總是能夠廻護周全,找藉口,找台階,將錯就錯,死不認錯,要錯就錯個澈底,錯到底就變成對的了。所以柳宗元才會說:「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錯的就是錯的,改正錯誤才是對的,將錯就錯,永遠還是錯的,不改正只會一直錯下去,錯到總有一天「上下相欺,君臣俱失。」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任命愛將夏侯尚出任征南大將軍時,賜予手詔,上面寫著:「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 恩施足死,惠愛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意思是授予夏侯尚生殺大權,但是卻用了原來是專屬於君王,而臣子不得僭越的「作威作福」的典故。後來,一位文臣蔣濟趁調職回京城之便,順道拜訪夏侯尚,夏侯尚得意洋洋的將曹丕的手詔拿給蔣濟看。蔣濟讀了以後,記在心上。等蔣濟到京城見了曹丕,曹丕問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蔣濟只答:「別的事還好,不過倒是見到一篇『亡國之語』。」講的就是曹丕賜給夏侯尚的手詔。曹丕不能忍受,責問蔣濟怎麼把自己說成亡國之君?蔣濟答:「『作威作福』是古書裡告誡為人臣子不得僭越擅權的話,而您卻反過來賜給臣子,『天子無戲言』,您難道不怕被臣子當真?您還是要仔細想想清楚呀!」一席話,讓曹丕恍然大悟,馬上派人到夏侯尚那裡將詔書撤了回來。(註5)曹丕愛掉書袋掉出個大錯,蔣濟並不廻護,不盲從,不給曹丕台階下,犯顏直諫,他用的正是「天子無戲言」的本義。 正史裡還有許多事例,正反都有,就不一一抄錄了。

註1:

《說苑》〈君道〉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唐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註2:

〈桐葉封弟辨〉柳宗元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耶?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聖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從而成之耶?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垂夬)(垂夬)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註3:

《史記》〈晉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註4:

《呂氏春秋》〈重言〉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令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註5:

《三國志》〈魏書〉〈蔣濟傳〉時有詔,詔征南將軍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將,特當任使。 恩施足死,惠愛可懷。作威作福,殺人活人。」尚以示濟。濟既至,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書之明誡。『天子無戲言』,古人所慎。惟陛下察之!」於是帝意解, 遣追取前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