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7

我對國語字辭典的意見

「三隻小豬」事件發生時,我將教育部的字辭典資源好好的瀏覽了一遍,做了比較完整的書籤,收穫不少,也發現一些問題。

「三隻小豬」事件讓我們親眼目睹部分媒體與國會議員聯手活生生的惡整一位甚不得人緣的部長,而部分有既定立場的民眾也心甘情願的被誤導視聽,大家一起大驚小怪、嘩眾取寵。

我個人認為教育部幾十年來在語言資料的整理上真的做了不少事,可惜的是主要的成果有分工而無合作,資料庫是個別的而非整合的,特別是沒有提供使用者查詢的單一窗口,這個缺點大大減損了整體工作的價值。

教育部最主要的一部字辭典是:國語辭典,最大的缺點是單字字義不是位在辭條之首,而且各辭條排列全無順序,不知是依何規則?

說到字義方面,國科會搜文解字的漢語大字典遠比國語辭典精詳,可惜也不是很方便查找。

若干參考資料、附錄、叢書等,有進一步與國語辭典整合的必要,例如異體字表修訂版異體字字典(這兩個版本,本身就應該整合)、部首手冊常用量詞手冊常用國字辨似似義詞索引表反義詞索引表等等。

提供給兒童的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國語小字典,也可整合為一個資料庫。

成語典部分,看不出來有何理由不可與國語辭典整合在一起?竟然為了比較國語辭典成語典而再編輯一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成語,這是什麼用意呢?

成語典附錄的許多資料,如新詞釋義彙編(一)新詞語料彙編2成語典參考語料電影及小說類佛教類道教類聖經類等等,如「三隻小豬」之類的,其實都可以納入「成語」的範疇,如要區別正式或常用與否,自可以在檢索條件或結果上標示,不必另成一套,成為查找不到的死資訊。

另外,成語應用小故事表基本上編寫的很有創意,可以納入兒童版的國語小字典

說到最後,個人一直認為語言是活的,是大家聽說讀寫的,是為了溝通而存在的,是普羅大眾的。教育部應該揚棄官方專制的保守本位主義,將編輯權還給普羅大眾,教育部只要做到提供平台,解決衝突就好了。我初步的想法,最好的參考對象是维基百科,以現有的國語辭典成語典為基礎,開放各字及辭條給使用者共同編輯,教育部可邀集學者專家成立一個委員會做整合及把關的工作,也可同時納入主要華人地區的語言資料,整合成一部華人大辭典,如此,也不必另外再製作閩南語字彙(一)閩南語字彙(二)、常見大陸地區語詞對照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