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券溢領事件,一般以為是民眾多領了去的,但有人認為監守自盜的情形不無可能。另有人提出一項懷疑,發生溢領的發券所,其溢領數額與未領數額兜得攏嗎?假設有一個發券所的發券率是100%,但事後統計發券數與登記數不符,而發生溢領的情形,這不是很奇怪嗎?那麼每個發券所到底是進了多少消費券?政府印製消費券的總數到底是多少?溢領的領券所,其發券數、登記數、未領數各是多少?全國溢領總數是多少?廖部長應該儘速公布這些數字,這是行政管理上出差錯,是國家公帑,是人民的財產,不是官員個人的私事,要依法處理,找出原因,究明責任,不能哭哭就算了,更不能打算自掏腰包私了。廖部長的江湖性格很能搏得地方鄉親的同情,但中央政府的政務官可不能這麼幹,這才是不成體統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