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135年瞎眼老太婆終於死了,後文景結束,青年皇帝獨當一面的時代正式來臨。
西元前130年菑川國(約在今天的青州市)推薦公孫弘前往長安參加文官選拔。公孫弘很窮,凑不出旅費,善心的鄒長倩伸出援手,送了一筆錢給他,還把自己穿的衣帽也送給公孫弘。
這是公孫弘第二次受到推薦。10年前,才剛登上帝位的少年皇帝進用一批主要來自東方的知識分子,引進他們尊王的儒家思想,企圖在死氣沈沈的道家政治氛圍中,打開一條出路,一條專屬皇帝權力的康莊大道。
這批知識分子的動作很大,不耐煩召開冗長繁文的學術研討會,非常熱衷在最短期間內建立皇帝的威權體制,很快的就演變成為皇帝和後文景精神領袖之間的權力鬥爭,最後羽翼未豐的少年皇帝敗下陣來,這批新進人員全被趕出長安。公孫弘在鬥爭期間剛好奉派出使匈奴,沒趕上風頭。不過他回京之後,被隨便找個理由罷黜回鄉了。
10年後,公孫弘再度得到推薦,不過,因為10年前的失敗經驗,他推辭了好幾回,而且現在的他已經高齡70了!
70歲的公孫弘這趟暮年之旅,從東到西要跋山涉水950公里,那個時代沒有飛機、火車、汽車,普通人旅行只能靠兩條腿,公孫弘職位雖低,菑川國再如何不濟(菑川為七國之亂之一),應負擔得起讓他坐牛車代步,基於人道,這個推測最好是真的。不然,70歲的老人家就算拚老命,恐怕還未走到河南就掛掉了吧!
公孫弘臨行前,鄒長倩差人送來了一小木匣來。公孫弘接下啟匣一看,裡面放了三件小東西:一束青草,一綹生絲,一個撲滿。另有一封信,信裡寫明致贈這三件禮物的緣由。
一束青草的意思,一個品德高尚的人,無論富貴或是貧賤,都是值得尊敬的。縱然地位低賤如青草,品德高尚的君子也不會受到輕視。
一綹生絲雖然輕微,橫匹長練莫不由此。凡建功立業亦復如此,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可因善小而不為,謹小慎微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件是一個「撲滿」,倒不是鼓勵儲蓄的意思。撲滿一詞起源甚早,就是土製豬形存錢筒,原來我們都用了兩千年以上了。撲滿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銅錢貯滿了,需用錢時即須將它摔破,「滿則撲之」就是撲滿的下場。所以做官可不能只進不出,只知聚斂而吝於分享,遲早會遭到破敗之禍。
總結這三件禮物代表的意思是修養品德、謹小慎微及有得能捨。我們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以此三事期勉從政者仍然是十分適當的。然而也許有人會質疑這只會造成官僚的保守無能吧!其實不會,因為公孫弘已經證明不會了,拿了這三件禮物,似乎一點不會妨礙官場行的那一套察顏觀色、口是心非、機變巧詐,且一樣不少。
公孫老先生人生最後10年的官場奮鬥史(其實只有7年,其中守喪了3年,而在第6年就衝到宰相之位),雖無大建樹,老跟決策站錯邊,朝廷諸臣都討厭他矯情做作,但他卻深受皇帝信任,就個人成就而言,實在值得有志從政者當作一個範本。不過,這種太過個人範疇的「情非得已之我的奮鬥」官場發達術,對文明典範、思想自由無半點貢獻,所以就不多提了。
葛洪《西京雜記》一百一十七《鄒長倩贈遺有道》
公孫弘以元光元年為國士所推,上為賢良。國人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著冠履以與之,又贈以芻一束,素絲一襚,撲滿一枚,書題遺之曰:「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雖生芻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芻一束。詩人所謂『生芻一束,其人如玉』。五絲為䌰,倍䌰為升,倍升為糹式,倍糹式為紀,倍紀為緵,倍緵為襚。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勳,效名節,亦復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為也。故贈君素絲一襚。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其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可不誡歟?故贈君撲滿一枚。猗嗟盛歟!山川阻修,加以風露。次卿足下,勉作功名。竊在下風,以俟嘉譽。」(弘答爛敗不存。)
《詩經》‧小雅‧白駒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駒,賁然來思。爾公爾侯,逸豫無期。慎爾優遊,勉爾遁思。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而有遐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