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1

3月最後一天的流蘇@228公園

3月最後一天的流蘇@228公園

流蘇盛開的這幾天,吸引很多過客駐足欣賞,有的人拿出手機來拍照,也有的人特地帶相機來攝影。這顆樹因為皎白勝雪的朵朵小花,受到大家的喜愛,但是只有一顆,未免太過寂寞,如果能找合適的地方,再種上幾顆,來年公園一定會更加熱鬧。

有書上說流蘇花的香味如何如何,我卻從不覺得流蘇花有什麼香味,有人覺得了嗎?

2010/03/30

印度傳統舞蹈@卡修拉荷

DSC_0433

濕婆。

在卡休拉荷的晚上,安排到一所戲院欣賞印度傳統舞蹈,雖然聽不懂唱的是什麼,不過就表演的大意,大概知道包括印度傳統的神話、民俗、結婚等風土人文。mei說,和她現在學的印度舞相比,這些舞者的動作比較古典,變化比較少,不像她們學的那麼複雜,不過多樣的手勢、眼神、身段等基本舞姿,仍是非常值得觀摩的。

-------

最近租了一部「小姐好黑(Agathe Cléry)」,是法國喜劇片,卻沒想到也是歌舞劇,片子開始不久,演員突然又唱又跳,把我們嚇了一跳,實在很奇怪,從來沒看過又唱又跳的法國片,看的實在很不習慣,看不多久就放棄了。

我和mei都認為,又唱歌又跳舞的電影,還是只有印度電影最適合吧!

歌舞是印度電影與世界其他各國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喜歡的人很喜歡,不耐煩的就很討厭。導遊說,印度人看電影一定要有唱歌、跳舞,沒有唱歌、跳舞,他們就不看。

我和mei是從印度玩回來才開始看印度片的,看了差不多6、7部有了,我們還滿喜歡印度片的,也很喜歡裡面的歌舞,很熱鬧。劇情感人的部分也十分催淚,不管看了幾遍,到了該掉眼淚的時候,眼淚還是會不聽使喚的掉下來。

2010/03/29

滿開!3月流蘇@228公園

滿開!3月流蘇@228公園

早上起床,見天空是藍的,我就笑了!走出捷運站,一片雪白映入眼簾,我又笑了!藍天、白雪,搭襯著紀念碑,實在是太美了,絕景啊!

2010/03/28

味千拉麵@台北南京西路店

蔥味拉麵@味千拉麵(台北南京西路店)

香蔥拉麵   豚骨湯頭,味道濃郁。湯頭的鹹度比我們台灣人習慣的口味要重一些,但舌頭還不至於有被電到的感覺。麵碗中央的一撮蔥絲,有用油炸過,特別的香。這一撮蔥絲要怎麼吃呢?將蔥絲和著麵條吃,咀嚼時口感輕脆;或是將蔥絲與麵湯拌勻,變成蔥味豚骨濃湯,味道也很特別。不過,麵條的口感就不太滿意,不夠Q,煮麵的功夫恐怕有待加強,麵的口感不夠到家的話,湯頭再好也是不及格的。

---------

很難得的在星期日出門吃飯。mei 帶我去的這家店是捷運中山站旁的「味千拉麵」,11點半開門,才不到半個鐘頭,後來的客人就要在門口排隊了。這家店的隔壁是吉馬蚵仔麵線,也排起了長長的人龍-門口招牌照片裡的老闆就是吉馬大唱片的陳董吧?「好聽又便宜」我還記得他這句以前在電視廣告裡的台詞。再過去有家賣香腸的,客人也是很多。

2010/03/26

3月流蘇@228公園

P1030647

雨停了,但天還是陰的。流蘇滿開的最佳賞味期應該是明、後兩天,不過我另有行程,不克出席了。

2010/03/25

雨中流蘇@228公園

P1030642

晚春氣候猶多變,早上下雨,風不小,流蘇開得比昨日更盛,還好被風雨打落的只有一些。此種想思,前人已寫了「惜花春起早慢」,我卻不甚愛花,只是恐怕來不及拍照。

惜花春起早慢

向春來,睹林園,繡出滿檻鮮萼。流鶯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飛繞池閣。

三眠細柳,垂萬條,羅帶柔弱。為思量,昨夜去看花,猶自斑駁。

須拚盡日樽前,當媚景良辰,且恁歡謔。

更闌夜深秉燭,對花酌,莫辜輕喏。

鄰雞唱曉,驚覺來、連忙梳掠。

向西園,惜群葩,恐怕狂風吹落。

2010/03/24

三月流蘇@228公園

3月流蘇@228公園

滿開應該是這幾天的事了,很期待。

3月流蘇@228公園

超愛當的Firefox3.6

Firefox升級3.6以後-現在我安裝最新的版本是3.6.2,實在是超愛當的,動不動就會跟你說:「很抱歉」,一次、二次還可以笑一笑的重開,當了N次以後,就不禁要破口大罵:「王八蛋」了!原先是在flickr修改照片說明時會當,後來是在編輯Xuite時會當,連進無名都會當,接著也分不清楚是什麼狀況,時好時壞,亂當一通!很令人惱火!

本來不想這麼快徵調Chrome,實在是被當得受不了,現在不得不暫時情商Chrome出來救急。

我安裝的Chrome版本是4.1(後面一串數字省略),目前安裝的「「Google 瀏覽器」擴充功能」如下:

Notebook:Google 筆記本的即時小工具。(Google似乎有意維持這項服務,所以我就繼續用下去了。)

Google bookmarksYet Another Google Bookmarks Extension:這兩個Google書籤工具都不錯用。

New TongWenTang (新同文堂):功能比在Firefox要陽春一些,暫時頂著用先。

Google Translate:取消 Chrome煩人的自動翻譯,用這個小工具比較舒服些。

Google Dictionary (by Google):可以即時查詢簡單的英文單字解釋。

暫時先安裝這些擴充,其實也差不多夠一般情形使用了。

2010/03/22

寺廟古蹟群@卡修拉荷(下)

DSC_0390

寺廟古蹟群@卡修拉荷(上)

DSC_0411

今日的卡修拉荷是一個人口僅有數千人的鄉村小鎮,但在1千多年以前,她是昌德拉王朝的首都。據說,10世紀中葉以後的100年間,國勢強盛達到巔峰的昌德拉的國王們開始醉心宗教建築工程,興建許多印度教神廟及耆那教神廟,總共多達85座。兩百多年過後,穆斯林開始入侵,昌德拉王朝不敵而終至敗亡,首都遭到劫掠,人民流亡離散,寺廟淪為廢墟,埋沒在荒堙蔓草間,直到19世紀才被英國人發現,原先的85座寺廟,僅剩下22座,不過陣容仍然十分壯觀。讀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一處遺跡的歷史發展過程和卡修拉荷很像?沒錯,那就是吳哥窟。和今天的吳哥窟一樣,為了方便來自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卡修拉荷也特別修建了一座機場。觀光客來卡修拉荷的目的都一樣,為的是親眼一睹所謂的「性愛神廟」,我們當然也不例外。

在那個年代昌德拉王朝在寺廟外牆大量雕刻男女性愛(Maithuna 密荼那)造像的原因是什麼?因為缺乏歷史確實記載,大家只能各自發揮想像力推測,所以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我綜合一下所聽到的說法,認為原則上與那時昌德拉王朝信奉的宗教流派有關,印度教某個流派特別崇拜經由男女交合對信仰產生的力量,而10世紀中葉在昌德拉王朝達到最狂熱的階段,於是男女交合被以形形色色極度誇飾的形象,將宗教信仰具體反應在當時的寺廟建築上了。總而言之,我認為是一種宗教狂熱的現象。也許這種極度誇飾性交的形象-甚至描繪到人獸交的場面,在當時僅流行昌德拉一國而已,甚至引起其他宗教流派的側目,在當時也被世人認為驚世駭俗吧!我相信這是最可能的答案,所以在穆斯林侵略帶來的破壞告一段落後,印度教逐漸恢復信仰生機時,卡修拉荷龐大的寺廟群仍被人們遺忘,任其荒廢毀壞,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這個流派的宗教狂熱已隨著昌德拉王朝的滅亡而消逝無蹤,後來的印度教徒對密荼那不再傾向誇飾張顯的態度,轉而趨向如今普遍的低調含蓄,而對驚世駭俗的昌德拉王朝遺留的寺廟群,避之惟恐不及,當然更談不上重建吧!

狂熱,我們在卡修拉荷也被流傳千年的神秘愛慾氛圍感染了,掀起了對「愛經」(Kama Sutra)盲目的採購狂熱。「愛經」幾乎是每個觀光客來印度必買的紀念品,特別是在卡修拉荷這個景點成為攤販人手一本的強銷商品。

「一本殺到100!」「中文版的!」聽說被殺到這個價錢後,團員們個個情緒都激動了,其中有一位老兄是本團的殺價王,情緒特別激動,買到不夠,等到我們晚上去看舞蹈秀時,他拼著不看節目,也要拜託導遊騎摩托車先載他回去再追加10本,結果,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原來大家都把卡修拉荷的導覽書誤會成「愛經」了,他老兄買了十幾本導覽書,喜孜孜的以為是「愛經」,準備帶回去送給朋友,結果根本不是啊!買這麼多本不知道要幹嘛!笑死大家了。不過,後來我們在別的地方還是買到「愛經」了,儘管熱情消退了,但還是買了不少本哩!

2010/03/20

紫花酢漿草@228公園

P1030634

正當杜鵑盛放絢爛之際,紫花酢漿草也低調的綻開盞盞的小花。

酢漿草是兒時的童趣之一,刺酸的汁液如今猶然泛滿舌尖,我們最常拿酢漿草玩的遊戲,是折斷草莖的一頭,小心的、慢慢的撕出草心,直到另一頭的葉梗,再掐斷草莖,只剩下一絲草心連著葉片,然後兩人拿著各自的酢漿草,迴盪著糾纏相絞,兩邊扯平了最後輕輕一拉,斷了輸了的,趕快再去做另一枝來挑戰,勝者就繼續迎接別人另一回合的戰鬥,最後看誰的酢漿草最耐絞扯,記憶中,最厲害者有連過七回合還不斷的。

2010/03/18

土地公生日@台北228公園

P1030612p

鬍鬚變長的神明不是土地公的,是--@台北228公園


就像228以前稱為新公園,土地公廟原先也不是如今的模樣。

以前的土地公廟只有土地公本尊安座所在的方寸大小,後來不知從何時開始-應該也是最近十幾年的事吧?我倒沒留心過,廟前搭起了頂棚,又像唐門,又像車寄,變得有些日系的風味,門前也安了香爐,廟旁又有環保金爐,連後來搬來的急公好義牌坊,雖然位置不在廟正前方,也頗有鳥居的架勢。土地公廟香火漸漸鼎盛起來。

昨天是二月二,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廟前沒有酬神戲台,所以就借音樂台演酬神戲,請來的是明華園,孫翠鳳擔綱,台前坐滿了善男信女,好不熱鬧。

我親耳聽到暖場的主持人說:「228土地公廟是博愛特區的宗教信仰中心---」聞所未聞,啊!差點下巴闔不起來。

2010/03/17

重慶南路&衡陽路十字路口綠燈通行秒數故障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台北市地圖

故障情形略為,綠燈通行秒數倒數至6秒時,即突然歸零,對正在穿越馬路的行人造成立即危險。

故障期間:2010年3月16日傍晚發現,至17日上午8時仍未排除。

很難得有機會做一次好人好事,已向台北市交通局報修。

2010/03/15

羅蜜歐與茱麗葉@淡水竹圍

P1030570p  P1030571p

昨晚田裡鬧了一整夜蟲叫蛙鳴,萬物熱鬧的開始舂動起來,早上巷弄間便傳來一片啁啾,「瞧!是燕子!」抬頭一看,簷下羅蜜歐正向茱麗葉呢喃著款款深情,茱麗葉半躲在巢邊,羞紅了臉,卻一遞一口兒應著聲,看來一個是郎有情,一個是妹有意,好事諧了。大概看著久了,惹得羅密歐非常不爽,撲翅飛身逼近,在頭頂連打幾個迴旋,好像在罵:「一直看,看什麼看!走開啦!別把我的茱麗葉嚇跑了!」這一呵斥,果然把無聊湊熱鬧的看客趕跑了!新娘真古意 , 鬧久新郎會生氣 ; 大家量早返 , 給伊兩個變把戲。

恆河晨曦@瓦拉納西

DSC_0306p

恆河日出@瓦拉納西

經過這趟短暫有如驚鴻一瞥的恆河日出巡禮,我只能說,恆河的神聖與潔淨,絕非我此生所能夠體驗,或者,也只能夠存在於想像之中吧!旅遊書上寫的:「來這裡不沐浴,就枉費來此一趟了。」我覺得寫這段話的作者,實在是-太有想像的勇氣了!我不但沒有親身體驗的勇氣,真的,連一掬河水的勇氣都沒有,臨別也不曾想帶上一壺恆河聖水,想說,帶回家真不知道該放在哪裡供著哩!雖然我不信神明,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卻是畏懼著這些未知的力量,來去看看可以,但若要將祂們置於生活週遭,我又要害怕我的不敬會引起祂們的不悅甚至懲罰,與其如此,又何必自尋煩惱呢?從這點來看,我並不算是真正的無神論者,應該這麼說,我寧願相信所有的神明都是存在的,但因為實在缺乏信仰的虔誠,所以我倒寧願不信仰任何的神明,問題的癥結似乎如此,不過我也無法確定

我們從前夜觀賞夜祭的河壇搭船,先往上游,行至一處火化河壇,導游說為尊重往生者,請不要攝影,其實就算不說,我也沒有勇氣,火化的鏡頭在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了。然後再回頭往下游,抵達另一個火化河壇附近上岸,結束這趟河上巡禮。沿途欣賞河壇上各式各樣的建築,有些原來很華麗的建築是歷代王公大臣的臨終之所,他們往生後,火化後的遺灰就灑入恆河,而建築物就留給侍奉他們的家屬或侍從,成為民宅以及後來觀光客的旅舍。

在這個人生的轉運站-不是終點站,還可以看到晨起沐浴祈禱的印度教徒,在兩處火化河壇之間的河壇邊-我要特別強調這點,他們在河水中沐浴全身,虔誠的祈禱著。印度教徒每天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沐浴,能夠在河邊-特別是聖河裡當然是最好的,然後就去廟裡上香,在額頭點上紅色的印記,這些儀式完成後,才是吃早餐,出門工作。

我心裡的疑惑和所有觀光客一樣,我們都知道河水裡有些什麼-河水裡什麼都有-不管眼睛看到的或是心裡想像的,為什麼印度教徒看起來仍然是身強體健、精神愉快的呢?我沒有答案,相信也沒有人能夠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上岸後,我們前往一處稱為「黃金廟」的印度寺廟,進入這裡不准攝影,也不准攜帶任何攝影、電子器材,ipod也不可以。此地經過一段印度教與穆斯林複雜的歷史糾葛,原來是印度廟,後來改為穆斯林清真寺,再後來,一部分恢復為印度廟,而仍保留一部分的穆斯林清真寺,水火不容的宗教關係極為緊張,常常發生爆炸事件。我們經過繁複的安檢程度,結果-也不過僅能夠瞥見一丁點兒黃金廟的塔頂,戒慎恐懼的進去,莫明其妙的出來,體驗到的是什麼呢?就是印度充滿緊張矛盾的宗教關係,以及到處是「黃金」的曲折巷道,還有傳統印度人早晨的生活百態,也算是很值得的了。

《更多的照片:2010年2月印度之旅 - Flickr 上的相片集

2010/03/12

2010/03/10

安德烈‧波伽利5月6日見

事隔兩年,波伽利即將再度來台演唱,這次是在5月6日台北小巨蛋。昨天才開始售票,今天中午去年代購票時,800及1800已售罄,所以只好買2400的,巧合的是,恰好巴公也來買票,因為年代只收現金,我帶的不夠,巴公先幫我墊(奇怪,身上帶這麼多現金啊?),所以我們這次又能夠在一起聆聽波伽利的天籟之音,真是有趣。那麼,5月6日,波伽利,再見囉!

2010/03/06

[印度之旅]人力三輪車&恆河夜祭@瓦拉納西

P1020857p

人海茫茫,何去何從。@瓦拉納西


我們一行26人組成13輛人力三輪車隊,在往恆河岸邊河壇的路上掙扎前進著。置身在擁擠幾乎毫無縫隙的車潮及人群中,耳隙充斥著喧囂尖銳的喇叭聲,在心裡第一個升起的感覺是極度的不安,狹小簡陋的座位令人不安,行車顛簸欲傾令人不安,迎面衝來的車輛令人不安,時停時進時左時右幾乎撞及來車令人不安,心情的寫照用「複雜」一詞還不足以形容其萬分之一。

然而最令人震憾的莫過於載著我們以極其費勁而又超高難度技巧穿梭自如於車陣人潮中的車伕。瘦弱的車伕費力的踩車,車子不得不停下後再起步時,他必須用盡全身的力量壓下踏板,眼前的車陣出現一絲縫隙時,他一點不放過的用一腳踩下半圈,然後忙不迭地用另一隻腳倒迴踏板,再急促地繼續踩下半圈,千辛萬苦掙扎地一寸一寸前進著,每逢車子遇到阻塞不得不停時,我們都不禁替車伕著急,心裡也為他加把勁

一路上車伕的屁股從沒坐穩過,瘦小的身軀一顛一顛的起伏著,我們心裡還來不及產生憐憫,先就不禁升起罪惡感,mei快要哭了,一直說等一下小費要給多一點,滿懷愧疚也只能如此補償。

我們心裡想這輩子坐這一回就夠了,實在是夠了,不管來往看到的還有一輛車載著5個人,或是堆滿大包小包貨物的,我們對享受這樣血汗的勞力實在是於心不忍。

然而,我們回程還必須再坐一回,奇怪的是,回程的心情就好過一些,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力三輪車,乘客神色自若的模樣,慢慢的自己居然也感到習以為常了,我想,若是讓我們再多坐幾回,也許不久就會被同化了吧!是嗎?

2010/03/03

[各掃門前雪]與「自掃門前雪」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常會看到有人用「自掃門前雪」來形容甚至指責「自私自利」或是對鄰人週遭莫不關心的人。這種用法一直讓我覺得不大對勁。

還記得這句成語的全文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翻成白話文是說:「門前積雪,寸步難行,瓦上結霜,無關緊要,請你管好自家的大事,別去理會別人家的小事。」

爵士狗汪汪叫-各人自掃門前雪 - 樂多日誌

老前輩常說,不懂就查字典。

教育部國語辭典「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諺語)比喻各人管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別人閒事。或作「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各人自掃檐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各掃門前雪」。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是一句流傳很久的中國民間諺語。依我個人的淺見,這句諺語原來是要人做好自己份內的事,不要多管別人閒事的意思。最早的出處可能是來自鄉里族長及官府長官的訓令,要民眾不要多管閒事,以免惹事生非,無端引起社會秩序的騷亂。這種不要多管閒事的訓令,與保甲制度或守望相助並不會發生衝突,保甲制度或守望相助在於確保社會安全、犯罪預防與急難救助,而與多管閒事不同,所謂多管的「閒事」就是大事不會管,盡管「他家瓦上霜」關你屁事的小事。這種愛管別人閒事的人在社會上、工作場所裡常常成為令人頭痛的人物,他們甚至放著自己該做的事不做,成天老愛插手別人的事,讓人討厭,覺得干擾,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對這種人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你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少管人家的閒事吧!」

2010/03/02

[印度之旅]鹿野苑@瓦拉納希

DSC_0042p

阿育王所興建的佛寺廢墟,以及石柱的基座。@鹿野苑


鹿野苑的故事 (根據領隊、導遊的介紹,以及網路的資料)

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

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悟道之處菩提伽耶、第一次講說佛法的鹿野苑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屍那羅合稱為古印度佛教四大聖地。

釋迦牟尼本為迦毗羅衛國王子,生存年代不詳(北傳佛教根據漢譯《善見律毘婆沙》中「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前486年,南傳佛教則作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又傳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滅之說。)。釋迦牟尼29歲時開始雲遊四方,進行苦行之旅,隨行者有其父王淨飯王為保護其安全而派遣的5位侍者與之共同修行。釋迦牟尼苦行長達6年之久,始終未能得道,釋迦牟尼最後認為苦行無法得道,宣布放棄苦行,但5位侍者卻誤以為這是釋迦牟尼無法吃苦、半途而廢的藉口,白白浪費他們6年的時光,大為失望,憤而決定抛棄釋迦牟尼而去,因為違反淨飯王交付的使命,不敢回國,所以就跑到鹿野苑躲藏起來。

被放鴿子的釋迦牟尼獨自一人流浪至菩提伽耶,飢病交迫,就在命危之際,幸好得到一位牧羊女用乳糜挽回生命,經過優質高蛋白的調養之後,釋迦牟尼體力迅速恢復,精神霍然開朗,思路大為通暢。於是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禪定49日,終於悟道,佛教誕生。

釋迦牟尼得道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棄他而去的5位侍者,釋迦牟尼急於想要與他們分享自己業已得道的喜訊。在打聽到5位侍者的下落後,釋迦牟尼立即動身前往鹿野苑。然而在另一方面,5位侍者得知釋迦牟尼即將前來鹿野苑,卻是惶惑不安,共同商量之下,認為不妨留在原地,等見到釋迦牟尼,看他舉動再作打算,若是要來尋釁,釋迦牟尼絕非5人的對手;若是仍胡言亂語,再驅逐而去也未遲,主意已定,於是5位侍者好整以暇等待釋迦牟尼的到來。

就在某一日,5位侍者望見地平線彼端昇起一朵彩色祥雲,遠處1人踽踽獨行而來,5位侍者心有所感,明白來者是釋迦牟尼,但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連日猜疑警戒之心卻頓然消逝無蹤,內心充滿一片祥和。釋迦牟尼來到5位侍者面前,開始宣講「四聖諦」,5位侍者各有所證悟,於是求入釋迦牟尼門下,成為釋迦牟尼招收的第一屆佛門弟子,這5位比丘是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俱男。後世稱釋迦牟尼第一次宣講佛法為「初轉法輪」,而宣講所在的鹿野苑因此成為佛教聖地。

佛教傳至西元前3世紀,在阿育王的大力推廣下,廣建佛塔、編纂經典、齋僧供養,派遣使者出使傳佈,將佛教從地區性宗教發展成世界性宗教。

西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在笈多王朝時期(西元4世紀到6世紀),更是達到了極盛。唐朝高僧玄奘於西元7世紀來到這裡時,見證了鹿野苑當時的盛況。

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大唐西域傳,對鹿野苑有這樣的記載:

「至鹿野伽藍。台觀連雲長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學小乘正量部。大院內有精舍。高百餘尺。石階磚龕層級百數。皆隱起黃金佛像。室中有鋀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狀。精舍東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餘尺。前有石柱。高七十餘尺。是佛初轉法輪處。」

12世紀後期,土耳其穆斯林入侵印度,大肆破壞印度教、佛教等建築,鹿野苑同遭劫掠。其後印度教仍能逐漸恢復,但佛教從此在印度一蹶不振。

佛教在印度衰微後,佛寺僧院荒蕪傾頽,佛教經卷散失亡佚,包括鹿野苑在內的佛教文化中心終至湮沒沉埋,佛教在印度的歷史不復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直到西元19世紀,幸好經由對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的考證,西方及印度的考古學家才找到了鹿野苑等佛教遺址,其中貢獻最大的考古學家是英國人亞歷山大.坎寧安(Alexander Cunningham),他在印度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才讓鹿野苑等沉埋數百年的佛教古蹟重現於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