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9

拍馬屁 vs. 吹喇叭


今天有幾則新聞,連著看,十分有趣。第一條是馬英九講台灣説的「拍馬屁」就是中國説的「吹喇叭」。

馬英九在「中華語文知識庫」啟用發表會上,談兩岸用語的差異,特別舉例,中國說「吹喇叭」,台灣說「拍馬屁」云云。

這個「中華語文知識庫」,源於馬英九在2008年所提「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後由劉兆玄結合雲端技術,提出「中華語文知識庫」計畫,並與中國合作,透過「全民編寫,專家審查」的模式進行,計畫是要達成漢字再一次的「書同文」。

「中華語文知識庫」(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clk/index.do),在首頁找「吹喇叭」找不到,但「拍馬屁」是找得到的,解作:

拍馬屁:
奉承諂媚。也作「拍馬」。例:他只會拍馬屁,讓人不齒。

可見這個知識庫還是個空殼。

拍馬屁,在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解作:

拍馬屁:

比喻諂媚、阿諛、奉承。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亦稱為「拍馬」。
在漢典解作:

拍馬屁:
比喻諂媚奉承。《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 清 秋瑾 《演說的好處》:「這種最上等的人,腐敗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著有勢力的,又要去拍馬屁。」 管樺 《清風店》二:「她鼻子這麼一哼,傻小子 陳貴 便立刻跟著拍馬屁。」

兩邊的辭典解釋都相同,並無差異。

至於吹喇叭,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有收,並註明是中國特有詞彙:

吹喇叭:
大陸地區比喻對上級諂媚吹捧。如:「在許多單位中,吹喇叭、抬轎子的歪風始終不消失。」
當然,在漢典裡查得到:

吹喇叭:
比喻為上司或權勢者吹噓捧場。《人民日報》1981.3.9:「她在講話中要求各級幹部警惕那些吹喇叭、抬轎子、阿諛奉承的人。」 張潔 《沉重的翅膀》:「她寧肯耍賴不寫,也不肯跟著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理論家們吹喇叭。」

所以,「拍馬屁」是台灣和中國共通詞,台灣説「拍馬屁」,中國也説「拍馬屁」,並無差異。

至於「吹喇叭」解作「吹噓捧場」,是中國特有詞,台灣人不會這樣講;而在台灣講「吹喇叭」,通常的意思是「口交」,是台灣特有詞,這在辭典裡現在還沒收,但想必也不久了。不過,維基百科有收:

陰莖口交:
在中文,則常以「吹簫」或是「品蕭」等用語稱呼之,其他像是「吹喇叭」、「哈龜」等詞語亦常被拿來形容陰莖口交的行為。

認真講,中國的「吹喇叭」,對應台灣的用語,應該是「PLP」,而不是「拍馬屁」。

所以,我的結論是,「給某人拍馬屁」,我們不能直接想成,和「給某人吹喇叭」意思是相通的;但反過來説,「給某人吹喇叭」,説真的,在台灣,十個人有十個人就會當成真的是「給某人吹喇叭」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