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6

失敗的原因


《韓非子》〈喻老〉載:

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

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此故事大意,趙襄子(趙毋卹)向王子期學駕駛馬車,學成之後,師生賽車三場,王子期一馬到底,連勝三場;趙襄子場場換馬,卻三場皆輸。

趙襄子很不爽,他懷疑王子期偷留一手,學費有全收,本事沒全教,就要求退費。

王子期不肯退學費,他説:「我會的全教給您了,您會輸是輸在自己的問題。駕車最重要的關鍵,第一,是裝備要精良齊全,這點您有的是名車、寶馬、支援團隊,沒問題。第二,是車手臨場駕馭時的心理素質,這點您還有待加強。您在比賽中落後時,一心就急著想追上我;領先時,又唯恐被我追上。本來在賽車過程中,一定有時而領先、時而落後的情形,車手自己要保持冷靜,專注在自己的駕馭上,而您卻將注意力全放在我身上,落後就恐慌,領先也緊張,哪裡還能專心駕馭呢?」

民進黨檢討敗選原因,大家檢討來檢討去,卻顧忌這顧忌那,結果不知所云也就罷了,居然連立黨的根本立場也有人想推翻掉,就未免太喪志了!

常言道,成功有一百個父母,失敗只是孤兒。成功謝別人,失敗怪自己。如果檢討失敗的原因,不放在自己不夠努力,而歸諸對手太強,「對手比自己強,所以我們輸了」能算是檢討結論的話,那麼馬英九還欠蔡英文一個道謝不是嗎?馬英九可是全體動員沒日沒夜拚了老命才選贏的,蔡英文捫心自問,難道不是輸得有一點點輕鬆了呢?

此是就大局而論,我自己的一點偏見,馬吳配固然不算強,但蔡蘇配未免太弱。投票日那天,我看著蘇嘉全對我笑,實在讓我很無力,心虛的不敢盡全力蓋上章子。

2012/02/15

本日行腳-2012/02/15

暗巷

暗巷裡的店招,文字頗引人遐思,然亦僅止於此,人家是正經生意。

2012/02/13

本日行腳-2012/02/13

龍舌蘭
龍舌蘭的葉緣

敬空


讀書偶見「敬空」一詞,意謂臣子在上書皇帝的奏摺末尾,預留皇帝硃批的空白地方。查漢典,「敬空」解作:

古人寫信給尊長者時,在信尾留下空白以待長者作批覆,謂之「敬空」。 宋 沈括 《夢溪補筆談·雜誌》:「前世風俗:卑者致書於所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故紙尾多作『敬空』字,自謂不敢抗敵,但空紙尾以待批反耳。」

所引沈括《夢溪補筆談·雜誌》全文如下:

前世風俗,卑者致書於所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曰「反」,故人謂之「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故紙尾多作「敬空」字,自謂不敢抗敵,但空紙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處不疑,不務過敬。前世啟甚簡,亦少用聯幅者。後世虛文浸繁,無昔人款款之情,此風極可惜也。

沈括此文的大意是,約於北宋以前,一般人寫信給尊長者的習慣,多會在信紙內容最後寫上「敬空」二字,這表示尊長在回信時,不必另外寫一封回信,只需在來信末尾空白的地方,寫上答復的內容即可,此稱為「反」,然後即直接將原信寄回,人們稱這種回信的方式叫做「批反」,好像政府部門長官批示公文、皇帝批示奏章一樣。寄信者在信紙內容最後寫上「敬空」二字,表示不敢和尊長平起平坐,亦即不敢要求尊長另外回信,所以特別空出信尾空白的地方,以供尊長批示回信。而尊長對於這種回信方式也視為當然,不會感到對寄信者有什麼不禮貌的地方。以前人寫信非常簡要,篇幅不長,後來的人空話連篇,冗詞繁複,越寫越長,反而不如以前人紙短情長,真情真意,這種風氣沒能延續下來,實在令人非常惋惜。

總而言之,「敬空」即是致書尊長時,在書信末尾的用語,表示預留後面空白的地方,特請長者批示的意思。實例有《顏真卿與澄師帖》:

真卿承聞,大華嚴會已遂圜成,取來日要詣彼隨喜。如何如何?幸周副老草不悉。真卿頓首和南,澄師大德侍老。十日,敬空。

「敬空」的習慣,到了沈括的年代就已不傳,所以沈括特別寫了這一則筆記,作為備忘。

沈文提及「敬空」用於「批反」,「如官司批狀、詔書批答之類」,這在許多保存至今的清代奏摺上即可觀察到,一般奏摺不論長短,在最後都會保留相當篇幅的空白,以供皇帝硃批,與「敬空」的作用相同,只是不必特別寫上「敬空」二字而已。公文批示在官方公文書為長官核判公文的經常做法,或許私人書信「敬空」的習慣是倣自公文書,亦未可知。

現行台灣的公文,除少數給長官的公文(呈、簽、稿)有預留批示欄外,大部分已無「敬空」的規矩,不過,如果可能的話,能夠預留相當的空間以備長官批示,也不失為體貼的做法。

清代梁章鉅《浪跡續談》〈不宣備〉提及:

《浩然齋視聽鈔》云,今人答尾云「不宣備」,本《文選》楊修《答臨淄侯箋》,末云「造次不能宣備」。《香祖筆記》云:「宋人書問,尊與卑曰『不具』,以卑上尊曰『不備』,朋友交馳曰『不宣』,見《東軒筆錄》。今人多不辨,然三字之分別,殊亦未解。」又沈括《補筆談》云:「前世卑者致書於尊,書尾作『敬空』二字,蓋示行卑,不敢更有他語,以待尊者之批反耳。」余聞之紀文達師曰:「札尾作『謹空』二字者,以所餘之紙為率,餘紙多者必作『謹空』字,或作『慶餘』二字,所以防他人之攙入他語耳。」

梁文所謂的「謹空」或「慶餘」,用意在於防止他人增添信件內容,有如現今常用的「以下空白」,這和「敬空」是大不相同的。

2012/02/09

拍馬屁 vs. 吹喇叭


今天有幾則新聞,連著看,十分有趣。第一條是馬英九講台灣説的「拍馬屁」就是中國説的「吹喇叭」。

馬英九在「中華語文知識庫」啟用發表會上,談兩岸用語的差異,特別舉例,中國說「吹喇叭」,台灣說「拍馬屁」云云。

這個「中華語文知識庫」,源於馬英九在2008年所提「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後由劉兆玄結合雲端技術,提出「中華語文知識庫」計畫,並與中國合作,透過「全民編寫,專家審查」的模式進行,計畫是要達成漢字再一次的「書同文」。

「中華語文知識庫」(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clk/index.do),在首頁找「吹喇叭」找不到,但「拍馬屁」是找得到的,解作:

拍馬屁:
奉承諂媚。也作「拍馬」。例:他只會拍馬屁,讓人不齒。

可見這個知識庫還是個空殼。

拍馬屁,在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解作:

拍馬屁:

比喻諂媚、阿諛、奉承。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亦稱為「拍馬」。
在漢典解作:

拍馬屁:
比喻諂媚奉承。《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帳房師爺因為他時常進來拍馬屁,彼此極熟,不好意思駁他。」 清 秋瑾 《演說的好處》:「這種最上等的人,腐敗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著有勢力的,又要去拍馬屁。」 管樺 《清風店》二:「她鼻子這麼一哼,傻小子 陳貴 便立刻跟著拍馬屁。」

兩邊的辭典解釋都相同,並無差異。

至於吹喇叭,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有收,並註明是中國特有詞彙:

吹喇叭:
大陸地區比喻對上級諂媚吹捧。如:「在許多單位中,吹喇叭、抬轎子的歪風始終不消失。」
當然,在漢典裡查得到:

吹喇叭:
比喻為上司或權勢者吹噓捧場。《人民日報》1981.3.9:「她在講話中要求各級幹部警惕那些吹喇叭、抬轎子、阿諛奉承的人。」 張潔 《沉重的翅膀》:「她寧肯耍賴不寫,也不肯跟著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理論家們吹喇叭。」

所以,「拍馬屁」是台灣和中國共通詞,台灣説「拍馬屁」,中國也説「拍馬屁」,並無差異。

至於「吹喇叭」解作「吹噓捧場」,是中國特有詞,台灣人不會這樣講;而在台灣講「吹喇叭」,通常的意思是「口交」,是台灣特有詞,這在辭典裡現在還沒收,但想必也不久了。不過,維基百科有收:

陰莖口交:
在中文,則常以「吹簫」或是「品蕭」等用語稱呼之,其他像是「吹喇叭」、「哈龜」等詞語亦常被拿來形容陰莖口交的行為。

認真講,中國的「吹喇叭」,對應台灣的用語,應該是「PLP」,而不是「拍馬屁」。

所以,我的結論是,「給某人拍馬屁」,我們不能直接想成,和「給某人吹喇叭」意思是相通的;但反過來説,「給某人吹喇叭」,説真的,在台灣,十個人有十個人就會當成真的是「給某人吹喇叭」喔!

2012/02/03

解決Firefox吃記憶體的問題


近來發現Firefox開得越久,系統(OS X)反應就越來越慢,想説Firefox關掉重開釋放記憶體,卻是很難關掉,常常必須強制結束,甚至系統關機也是不太順利,這在OS X 是極罕見的情形。

看來,先前安裝的 Vacuum Places Improved 業已技窮。上網查找解決方法,找到一個 Memory Restart ,功能很簡單,就是監視和重開兩樣,對付Firefox這頭大怪獸,目今也只好用這個方法。

安裝後,在工具列會出現圖示,游標移至上面,會顯示目前記憶體的用量。


設定參數很簡單,重點如後,首先是警示上限,預設值是500Mb,第二是超過上限時圖示的顏色,最後是要不要自動重開?建議不要無預警重開,免得發生遺憾。


警示圖示的樣子。